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方平道中·其二》
《方平道中·其二》全文
金 / 段克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

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

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

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方平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感悟。

首联“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以病弱之身面对轻薄的春衫,以及衰老之躯对轻便葛屦的怜惜,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春衫之薄,不仅指衣物的轻薄,也象征着季节的更迭,生命的短暂。葛屦之轻,则是自然与简朴的象征,与后文的“心同水共清”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净的追求。

颔联“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通过描写荒草覆盖的平地模糊了过去的痕迹,以及幽静的鸟儿发出的新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平芜的“迷”字,既指视觉上的模糊,也暗含了记忆的渐行渐远。幽鸟“变新声”,则预示着新生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颈联“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的心境如同清澈的流水,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而“兴与云俱远”,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精神追求,仿佛与飘渺的云彩一同远去,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尾联“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与反思。在经历了自然界的变迁和个人心境的波动后,诗人意识到世事的纷扰与人生的虚幻。然而,他以微笑的态度面对这一切,似乎在嘲笑生活的无常与自己的渺小,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与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世态中的超然态度。

作者介绍
段克己

段克己
朝代:金   字:复之   号:遁庵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生辰:1196~1254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猜你喜欢

早春游王氏园看牡丹约花开再游探韵赋诗得早字

蜿蜒溪岸寻芳草,似觉城东春色早。

并溪穿竹入幽林,已爱和风养华藻。

参差彫槛木芍药,细叶新抽看渐好。

花开使节傥尚留,愿奉清樽为花倒。

(0)

和残腊幽谷西游适

晴光泛泛山之阿,谷禽朝飞声已和。

溪面冰消玉沙活,临溪逆想春风过。

忽来忽往祇随兴,驺从屏寘殊无多。

略挽梅梢数纤蕊,后日重来添几何。

(0)

句·其八

奇哉江南郭夫子,一顾能令泉价美。

(0)

和邓慎思未试即事杂书·其二

邓子诗成癖,苦吟秋夜长。

江山得奇秀,风月借清凉。

郢曲高难和,骚人兴未忘。

从君乞馀教,换骨有仙方。

(0)

秋日同文馆诗·其一

别馆朋簪盍,华堂燕俎齐。

手香思露橘,齿冷怯冰梨。

桐影迷金井,苔痕上壁题。

共怜今夜月,亦解照秋闺。

(0)

贻溪怀古十篇·其一濯缨亭

皎皎居士缨,岂有尘可濯。

爱兹沧浪清,偶以斯名记。

转谷群鸽归,衢岸游鱼跃。

檐头碧梧枝,秋来垂影薄。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