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景满齐郊,云横暮山紫。
缓辔问遗封,云是鲍叔里。
三北识奇才,一匡酬夙耻。
古人在信心,今人多贵耳。
士苟未遇时,毕生行蓬累。
长风不我借,羽翼安得起。
所以管大夫,没齿感知己。
落景满齐郊,云横暮山紫。
缓辔问遗封,云是鲍叔里。
三北识奇才,一匡酬夙耻。
古人在信心,今人多贵耳。
士苟未遇时,毕生行蓬累。
长风不我借,羽翼安得起。
所以管大夫,没齿感知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鲍叔牙故里的场景与感慨。首句“落景满齐郊,云横暮山紫”以夕阳满地、云霞横空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历史与自然交融的氛围。接着,“缓辔问遗封,云是鲍叔里”,诗人缓缓前行,询问着这片土地是否曾是鲍叔牙的领地,流露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三北识奇才,一匡酬夙耻”两句,赞美了鲍叔牙识别人才的慧眼和一匡天下、洗雪旧耻的功绩,表达了对鲍叔牙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钦佩。接下来,“古人在此心,今人多贵耳”则对比古今,感叹古人能识人之心,而今人往往更看重表面的名声与地位。
“士苟未遇时,毕生行蓬累”揭示了士人遭遇不公、怀才不遇的普遍命运,他们一生可能都在艰难困苦中挣扎。“长风不我借,羽翼安得起”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得到有力支持、施展抱负的遗憾与无奈。“所以管大夫,没齿感知己”以管仲为例,强调了知遇之恩的重要性,即使在生命结束时仍铭记于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探访鲍叔牙故里的经历,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对士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知遇之恩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
画图徽容展看,灯下暗凝思。
口约难凭,臂盟尚在,人隔蓬山,望断千重云水。
杳无际。欢去匆匆,最忆旧日送行事。
驿柳黄、才可簪髻。共赠誓。柳眼枯后归至。怎经岁。
偻指结尽千条恨,有梦重攀,醒来更分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