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孕奇秀,因人得佳名。
人去山亦枯,竹柏藏秋声。
寒泉湛空碧,石穴俨不倾。
焉知千载后,岂无君子生。
兹山孕奇秀,因人得佳名。
人去山亦枯,竹柏藏秋声。
寒泉湛空碧,石穴俨不倾。
焉知千载后,岂无君子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蕴含奇特秀丽之美的山,因人的发现而获得佳名。诗人通过“人去山亦枯,竹柏藏秋声”这两句,巧妙地将自然与时间的流逝联系起来,展现了山林在无人问津时的寂静与深邃。接着,“寒泉湛空碧,石穴俨不倾”两句,以寒泉清澈如碧空,石穴稳固不倒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山中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最后,“焉知千载后,岂无君子生”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暗示即使在千年之后,这片山林仍有可能孕育出君子之才,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遐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人文精神的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追求。
在昔齐光禄,招余访仙宫。
崇岩九叠峻,行望庵前松。
下马过星坛,超然挹孤风。
华冠映绀发,谈笑想鸿濛。
饮之青菁饭,喻以朝元功。
顾余方羁束,焉能谢人中。
闇黮七八岁,日月何匆匆。
吾非久寐客,不烦一言攻。
己知弃宠辱,安能为世庸。
还丹何时就,白云弄秋空。
相望江湖上,杳杳复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