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风雨中与季游平东山,谒双忠、大忠祠,兼寻水帘亭、紫云岩诸胜,叠与伯瑶夜话韵》
《风雨中与季游平东山,谒双忠、大忠祠,兼寻水帘亭、紫云岩诸胜,叠与伯瑶夜话韵》全文
清 / 丘逢甲   形式: 古风

红棉作絮湿不舞,龙母南风撒白雨。

迎客山僧学佛语,海色绿染袈裟古。

风流东晋伊何人,流觞重话永和春。

姑行乐耳漫愁叹,茫茫百感丛其身。

名山如人重遭遇,不惜重题水帘句。

石亭同坐谈诗禅,满地散花紫云气。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丘逢甲在风雨中游览东山的所见所感。首句以“红棉作絮湿不舞”起笔,形象地写出雨中的景色,红棉因湿而无法飘扬,如同被雨水打湿的往事。接下来,“龙母南风撒白雨”借神话传说,形容风雨之大,如同龙母撒下的白色雨滴。

诗人遇见山中僧人,他们以佛语相迎,海色绿染袈裟,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风流东晋伊何人”暗示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东晋的风流人物已成过往,而他们与友人重话当年永和年间的故事,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姑行乐耳漫愁叹”表达诗人主张及时行乐,不必过于忧虑,人生百感交织,应随性而为。“名山如人重遭遇”寓意名胜之地也需际遇才能被人欣赏,诗人不惜笔墨题诗于水帘亭,表达了对美景的珍视。

最后,“石亭同坐谈诗禅,满地散花紫云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石亭中品茶论诗,禅意盎然,周围紫云缭绕,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体现了丘逢甲的文人情怀和山水诗的韵味。

作者介绍
丘逢甲

丘逢甲
朝代:清   字:仙根   号:蛰庵   籍贯:南武山   生辰:1864年~1912年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猜你喜欢

乙未与丁孔环同馆前涧临别见赠奉答

识面知非偶,其如又各天。

晚花含别泪,细雨湿离筵。

日落寒山外,钟鸣古寺边。

临岐重相约,修禊复联翩。

(0)

鹅湖叶琢斋馆于沈兰谷处离余馆不数里时值大水泛滥不能互相过从倩沈君来馆索诗以答之四首·其四

故人过我破离愁,无限相思一笔勾。

还与鲁连为绍介,教巴人写刺相投。

(0)

为啸石二兄得馆寄呈六绝·其六

虎丘风景最多情,春草秋花次第呈。

凭藉清风闲报信,柳枝春色听春莺。

(0)

白莲

云为式样月为容,君子人情淡愈浓。

不与朱华趋世态,何嫌朴素寄芳踪。

(0)

寄司马蓝田王阮亭秋柳韵五首·其二

谁识风流两鬓霜,梦境无夜不山塘。

暮禽原有相思树,老骥由来不服箱。

响屐廊前红粉队,牡丹亭下百花王。

名园此日春光遍,文杏争辉碎锦坊。

(0)

和贾斧仙长夏偶成六律·其二

问字曾经二十年,雕虫小技沐矜怜。

翁今无意呈三策,我亦旋思息万缘。

月缺月圆心自在,花开花落梦相牵。

看他求利争名客,千顷波中一叶船。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