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烟霭望中收,渔网参差古渡头。
木叶凋时孤雁远,月华高处一桥浮。
谢公屐冷山无恙,白傅船空水自流。
话尽凄凉十年泪,秋风残醉卧南楼。
重重烟霭望中收,渔网参差古渡头。
木叶凋时孤雁远,月华高处一桥浮。
谢公屐冷山无恙,白傅船空水自流。
话尽凄凉十年泪,秋风残醉卧南楼。
这首明代末期清初诗人王撰的《夜宿山楼》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秋夜画面。首句“重重烟霭望中收”,写出了山楼周边缭绕的雾气在夜色中逐渐消散,暗示了诗人孤独的观察者身份。次句“渔网参差古渡头”则点出地点,古老的渡口旁,渔网错落,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木叶凋时孤雁远”,借落叶和孤雁的形象,寓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离愁。随着视线升高,“月华高处一桥浮”,明亮的月光映照下,河上的小桥仿佛漂浮在水面,营造出宁静而梦幻的氛围。
“谢公屐冷山无恙,白傅船空水自流”,诗人以谢灵运和白居易的典故,表达自己虽身处山林,但心境如古人般孤独,人事已非,只有山水依旧。最后两句“话尽凄凉十年泪,秋风残醉卧南楼”,直接抒发了诗人十年来积累的哀伤,秋风中的醉态,更显其内心深处的落寞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夜宿山楼时的孤独心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感慨。
龙门下雷首,自古称西河。
入自积石来,出塞复逶迤。
吕梁悬百仞,孟门高峨峨。
远矣大禹功,山泽得所宜。
灵迹表华岩,金行镇西垂。
黄虞日已远,奰怒寻干戈。
去年方斗争,掘壕守朝那。
车骑如星流,衣装兼橐驼。
狼弧动箭镞,参伐扬旂麾。
嗟此河上军,来往何时罢。
今年暂寝兵,逻卒犹讥诃。
手持一尺符,予钱方得过。
追惟狄泉陷,地底生苍鹅。
窫窬来攫人,逵路横长蛇。
寰区恣刀俎,飞走穷网罗。
万类不足饱,蝼蚁其奈何。
仰希神明眷,下戢阳侯波。
行将朝白帝,一诉斯民罹。
猿鸟既长吟,穷人亦悲歌。
歌止天听回,勿厌辞烦多。
寿皇圣祖兴居久,先帝思亲展孝弘。
神御妥灵宋遗制,衣冠原庙汉诸陵。
钦承有继馨香荐,追远长怀陟降凭。
子午向山期必正,规模合度量为增。
僾闻忾见千秋永,景福鸿禧百世凝。
观德皇皇惟是凛,肯堂切切讵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