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潭夜坐》
《龙潭夜坐》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0)
注释
龙潭:这里指的是滁州的龙池、又称“柏子潭”、“柏子龙潭”。
遗址在滁州的龙池街。
幽人:幽隐之人。
芒屦:草鞋。
葛衣:泛指秋冬间所穿的衣服。
猗兰:即《猗兰操》,也称《幽兰操》,琴曲名。
翻译
哪来夜花香气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隐者月出每独行,空山偶一传鸟鸣。
草鞋不怕露珠湿,松风偏爱葛衣轻。
水边琢磨《猗兰操》,江南江北都是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的《龙潭夜坐》。诗人通过描绘夜晚龙潭边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意境。首句“何处花香入夜清”,以花香飘散在寂静的夜晚,暗示了月色下的清新与宁静。接下来,“石林茅屋隔溪声”描绘了一幅山野小屋,被溪水潺潺声轻轻隔开的画面,增添了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

“幽人月出每孤往”中的“幽人”即隐士,表达了诗人独自在月光下漫步的情境,透露出孤独而深思的内心世界。“栖鸟山空时一鸣”,以鸟鸣声点缀静寂,更显山林的空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两句,通过写诗人不畏露湿,漫步草丛,享受松风轻拂,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

最后,“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收束全诗,诗人面对流水,想要借猗兰之志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涵盖了江北江南,显示出诗人广阔的心胸和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龙潭边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观登科录感兴

圣主垂衣御九重,群贤汇进万方同。

文明启运天垂象,豪杰乘时气吐虹。

柳汁染衣新样绿,花枝映面醉颜红。

当年我亦曾遭际,涂抹于今避下风。

(0)

游嵩山十三首·其四启母石

顽石本在世,启母人亦知。

可怜宋太后,死骂宁馨儿。

(0)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其七

仁寿生辰节,君王进玉卮。

寿棚兼寿表,留待北还时。

(0)

清平乐四首·其三

天南地北,何日兵尘息,四海升平归老忆,凤远岐山空碧。

衣冠滚滚争春,谁能卧辙攀轮,一剑风云未遂,几回怒发冲巾。

(0)

南乡子·其五寄刘仲泽

音信怪来稀,世态时情固自宜。

莫比红尘儿女辈,须知,义士交情死不移。

应是占花期,箫鼓东城醉玉姬。

谁念书生寒屋底,伤悲,忍泪窗前听子规。

(0)

晚归

笑谈尊俎兴何穷,鲸吸琉璃琥珀浓。

沈醉戟门归去晚,月明街静一声钟。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