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桃手植会冬华,春色凌霜到海涯。
山入武陵谁鼓棹,云开若水看蒸霞。
三千细数东方实,五斗今饶处士家。
忽见成蹊怜著汝,顿令青鸟下枝斜。
西桃手植会冬华,春色凌霜到海涯。
山入武陵谁鼓棹,云开若水看蒸霞。
三千细数东方实,五斗今饶处士家。
忽见成蹊怜著汝,顿令青鸟下枝斜。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桃树绽放的美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思。首句“西桃手植会冬华”,点明了桃树是人工栽种,于冬日中绽放,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接着,“春色凌霜到海涯”一句,以春色凌越严寒,直至海边,象征着生命力的无限延伸和希望的永恒存在。
“山入武陵谁鼓棹,云开若水看蒸霞”两句,运用典故,将读者带入一个想象中的神秘世界,武陵源、若水等意象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同时也隐含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
“三千细数东方实,五斗今饶处士家”则转向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通过列举数字“三千”、“五斗”,强调了自然界的丰富与美好,同时也暗含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最后,“忽见成蹊怜著汝,顿令青鸟下枝斜”表达了诗人对桃树的怜爱之情,以及这种情感触发的自然反应——仿佛连青鸟也因这份情感而改变了飞行轨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渴望。
客从暑中来,清风入我户。
佩带楚兰香,囊癯湘蓠句。
一笑忘形骸,百年示肺腑。
烹鲤唤麹生,劳苦竹学处。
远游焉伥伥,归梦应栩栩。
回首白云飞,下有白发母。
白发不堪剪,儿去定何所。
频频占鹊喜,嗷嗷待鸟哺。
去时萱始华,执手泪如雨。
萱华几飘风,月落啼杜宇。
大冬衍阳人久渴,井泥无泉百川竭。
老天有意濡沫之,一夜幻成三尺雪。
勿嘲见卵索时夜,在眼来牟疑仿佛。
蹇予谁敢贪天功,片片无非后皇德。
由来此物贵腊前,况复霏霙当畅月。
坡公守颍足风流,坐看斜飞咏愁绝。
明朝亦欲踵前规,试与诸君相暖熟。
老翁关门贪睡味,朝廷近事到耳疏。
朝起忽收故旧信,得此痛哭流涕书。
书中近道果何事,人心天命关机枢。
昔无叛民今已起,赤子至此谁之辜。
公田下损而上益,楮法子废而母孤。
三尺孤童尽知得,谁能暴虎编其须。
朝阳一鸣百聩醒,幸哉公有而绝无。
三后在天甚神圣,佑此一脉皇基扶。
我非庆历石守道,聊题数语昭群愚。
掀髯一笑天地间,八代文衰谁为起。
夷陵丹砂空自光,中山老?
不可使。
一从麦秀获麟台,二千余载无文字。
谪仙岂无希圣心,谁其起予二三子。
张君忽赠白云句,墨妙笔精真可喜。
宗师奇涩费吟噍,三读方能得其意。
夺髯苍鼠色无冤,吐气黑蛟云可致。
恨子初筵我旅酬,妙处安能为标指。
惧遭掎摭不哦诗,畏触祸刑宁作史。
翰林主人子墨卿,昔也同盟今趣异。
不见当年圣德诗,犹被他人呼怪鬼。
惭君问我乞余丸,安得锦囊出怀裹。
丈夫盖棺事始定,斯文固应付后死。
试问涪翁余七言,松苓臭味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