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虽荒尔尚存,故将秋色点衡门。
千林落木谁堪殿,九日浮萸迥独尊。
甘谷可延胡傅考,沅波谁返屈生魂。
何如且向东篱下,潦倒支颐付酒樽。
三径虽荒尔尚存,故将秋色点衡门。
千林落木谁堪殿,九日浮萸迥独尊。
甘谷可延胡傅考,沅波谁返屈生魂。
何如且向东篱下,潦倒支颐付酒樽。
此诗以菊花为题,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菊花坚韧不拔、高洁脱俗品质的赞美。首句“三径虽荒尔尚存”描绘了菊花在荒废的园径中依然挺立的姿态,象征着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自我,不被环境所改变。接着,“故将秋色点衡门”一句,通过描绘菊花点缀在衡门(即门楼)的秋色中,进一步强调了菊花在秋季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千林落木谁堪殿,九日浮萸迥独尊”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众多落叶的树木进行对比,突出菊花在九月重阳节时的独特地位,如同佩戴茱萸一样,独自尊贵。这里不仅赞美了菊花的美丽,更寓意了它在特定节日中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甘谷可延胡傅考,沅波谁返屈生魂”两句,通过典故的引用,进一步深化了对菊花品格的赞美。甘谷是古代传说中延寿之地,此处暗喻菊花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长寿的象征;而沅波则与屈原相关,屈原投江自尽,后人常以水波比喻其魂魄。这两句通过典故,表达了菊花不仅具有自然之美,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寄托。
最后,“何如且向东篱下,潦倒支颐付酒樽”两句,诗人邀请读者一同欣赏菊花之美,同时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不妨像菊花一样,保持内心的宁静和高洁,以酒自娱,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赞美,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境遇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