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树深深隔世机,野人心事幸无违。
简编随意閒舒卷,尽日春山独掩扉。
竹树深深隔世机,野人心事幸无违。
简编随意閒舒卷,尽日春山独掩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九莲寺中的自在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句“竹树深深隔世机”,以竹树的茂密形象地表达了远离尘嚣、隔绝世俗纷扰的意境。竹树不仅提供了清幽的环境,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的宁静与超脱。这里的“隔世机”既指外界的喧嚣与忙碌,也暗含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某种批判与逃避。
次句“野人心事幸无违”,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与追求。作为一个隐居于山林的野人,他的心事得以自由表达,没有世俗的束缚与违背,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真我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简编随意閒舒卷”,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九莲寺中的生活状态。简编,指的是古代的书籍或文集,这里借指诗人的阅读活动。诗人能够随心所欲地翻阅书籍,无论是闲暇时的随意浏览还是深入研究,都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最后一句“尽日春山独掩扉”,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春日的山中度过一天的情景。山门紧闭,意味着他与外界的隔绝,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封闭。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沉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天时不可必,水旱何能齐。
惟此饥溺心,黔黎想共知。
屡敕守牧臣,毋诩丰亨词。
苟存文饰意,有司职遂亏。
一遇赈恤行,宁滥毋或遗。
今年被恩早,连接甘膏滋。
王畿千里间,盈陇翠色披。
所愿遍寰宇,时若皆如兹。
而奈南北殊,如愿安可希。
豫省苦春旱,封章早阅批。
自此望洛云,戚戚常在怀。
每对时雨降,卜度凝双眉。
知近而忘远,彼民其恃谁。
首夏月将望,嘉音自南来。
连朝盈尺沾,芒种刚及期。
禾黍既种袖,麦收仍半之。
真堪喜不寐,益励乾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