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可必,水旱何能齐。
惟此饥溺心,黔黎想共知。
屡敕守牧臣,毋诩丰亨词。
苟存文饰意,有司职遂亏。
一遇赈恤行,宁滥毋或遗。
今年被恩早,连接甘膏滋。
王畿千里间,盈陇翠色披。
所愿遍寰宇,时若皆如兹。
而奈南北殊,如愿安可希。
豫省苦春旱,封章早阅批。
自此望洛云,戚戚常在怀。
每对时雨降,卜度凝双眉。
知近而忘远,彼民其恃谁。
首夏月将望,嘉音自南来。
连朝盈尺沾,芒种刚及期。
禾黍既种袖,麦收仍半之。
真堪喜不寐,益励乾惕思。
天时不可必,水旱何能齐。
惟此饥溺心,黔黎想共知。
屡敕守牧臣,毋诩丰亨词。
苟存文饰意,有司职遂亏。
一遇赈恤行,宁滥毋或遗。
今年被恩早,连接甘膏滋。
王畿千里间,盈陇翠色披。
所愿遍寰宇,时若皆如兹。
而奈南北殊,如愿安可希。
豫省苦春旱,封章早阅批。
自此望洛云,戚戚常在怀。
每对时雨降,卜度凝双眉。
知近而忘远,彼民其恃谁。
首夏月将望,嘉音自南来。
连朝盈尺沾,芒种刚及期。
禾黍既种袖,麦收仍半之。
真堪喜不寐,益励乾惕思。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河南得雨志喜》。诗中表达了对河南地区雨水降临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句“天时不可必,水旱何能齐”点明了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水灾与旱灾难以同时避免。接着“惟此饥溺心,黔黎想共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希望他们能够共渡难关。然后“屡敕守牧臣,毋诩丰亨词”强调了官员应以百姓福祉为重,不应夸大丰收之词。
“苟存文饰意,有司职遂亏”批评了官员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损害了职责的履行。“一遇赈恤行,宁滥毋或遗”则表明了在实施救济时宁可多救一些人,也不让一人遗漏的原则。
接下来的几句“今年被恩早,连接甘膏滋”描述了今年雨水来的早且充足,使得王畿之地一片生机盎然。“所愿遍寰宇,时若皆如兹”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种美好的景象能够遍及天下,四季如春的愿望。
然而,“而奈南北殊,如愿安可希”指出南北地区情况不同,愿望难以实现。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豫省春旱的担忧,并期待着来自南方的好消息。每当看到及时雨降,他都会满怀期待地思考和筹划。
最后,“知近而忘远,彼民其恃谁”表达了对近处百姓的关怀,同时也反思远处百姓的依靠问题。“首夏月将望,嘉音自南来”预示着好消息即将到来。“连朝盈尺沾,芒种刚及期”描绘了连续降雨的情景,以及这恰逢芒种时节的巧合。“禾黍既种袖,麦收仍半之”说明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良好,收获有望。“真堪喜不寐,益励乾惕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忧虑,激励自己保持警醒和谨慎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
一樽绿酒绿于染,拍手高歌天地险。
上得青云下不难,下在黄埃上须渐。
少年欢乐须及时,莫学懦夫长泣岐。
白日欲沈犹未沈,片月已来天半垂。
坎鼓锵钟杀愁贼,挼碎是非佯不识。
长短高卑不可求,莫叹人生头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