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明月光,照入纱窗碧。
盈手馀清辉,印心远尘迹。
人生境遇殊,鲜不为物役。
欢聚尚多戚,而况行迈客。
惆怅感驹驰,踌躇望檐隙。
何来明月光,照入纱窗碧。
盈手馀清辉,印心远尘迹。
人生境遇殊,鲜不为物役。
欢聚尚多戚,而况行迈客。
惆怅感驹驰,踌躇望檐隙。
这首诗以“明月”为主题,描绘了月光透过纱窗,洒在诗人手中,映照在心中,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冷而又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相聚与离别、欢乐与忧愁的复杂情感的思考。
首句“何来明月光,照入纱窗碧”,以问句形式引入,仿佛是诗人对月光突然出现的惊讶和赞叹,月光如水般清澈,穿透纱窗,给室内带来了一抹清幽的亮色。
接着,“盈手馀清辉,印心远尘迹”,描述了月光洒落在诗人手中,不仅照亮了周围环境,也映照在诗人的心中,洗净了心中的尘埃,带来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人生境遇殊,鲜不为物役”,诗人感叹人生的境遇各不相同,人们往往被外界事物所束缚,难以摆脱。
“欢聚尚多戚,而况行迈客”,进一步表达了人生的复杂情感。即使是相聚之时,也有离别的忧伤;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旅人来说,这种忧伤更加深刻。
“惆怅感驹驰,踌躇望檐隙”,最后两句,诗人以“骏马疾驰”比喻时间的飞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望着屋檐的缝隙,似乎在期待着某种转机或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