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山下桃花绽,宿雨初晴云未散。
南去棹,北飞雁,水阔山遥肠欲断。
倚楼情绪懒,惆怅春心无限。
燕度蒹葭风晚,欲归愁满面。
石城山下桃花绽,宿雨初晴云未散。
南去棹,北飞雁,水阔山遥肠欲断。
倚楼情绪懒,惆怅春心无限。
燕度蒹葭风晚,欲归愁满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山水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无限的春愁。开篇“石城山下桃花绽”写出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色,但随后“宿雨初晴云未散”则透露出天气的不稳定与自然界的多变,给人以一种淡淡的忧郁感。
接着,“南去棹,北飞雁”中,"棹"是古代行船时用来丈量水深的工具,这里指的是船只,而“雁”则是大雁,诗人通过对南北往来的描述,表达了春天物候的变化和季节的迁移,同时也隐喻着离别与孤独。"水阔山遥肠欲断"中,“肠欲断”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哀伤与思念之切,水与山的辽远也增添了一份隔绝和寂寞。
诗人的情感在“倚楼情绪懒,惆怅春心无限”中得到了释放。"倚楼"是悠闲地靠着楼窗的姿态,“情绪懒”表达了一种因为春愁而带来的慵懒与不愿动弹,而“惆怅春心无限”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春天给予的情感波动。
最后两句,“燕度蒹葭风晚,欲归愁满面”,则是对日暮时分,燕子穿行于蒹葭之间,带着微风的描写。"欲归愁满面"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不安,这种情绪如同脸上的忧容一般清晰可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摹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是一首充满了乡愁和春愁的佳作。
秋晚送归客,别酒风前酣。
一揖不回归,撇然就征骖。
挽裾问客故,舍我何其甘。
客言有慈母,三岁淮之南。
今将拜嘉庆,归心剧风帆。
薄亲厚他人,倒置理岂堪。
顾予失所问,汗颜为客惭。
客生富豪家,妙年穿青衫。
初仕已绝足,不与群驽参。
掾邑尚牵制,逸骥受辔衔。
纵之使自驰,万里日可贪。
持此作亲寿,行矣毋少淹。
至和岁甲午,德音绝常轨。
宽徭且宥罪,外复讲群祀。
君言一朝发,人神共悦喜。
今我官浦阳,距邑越十里。
闻有仙姑祠,独弗识何氏。
按图得本原,云是黄帝女。
当年追仙游,兹地倏轻举。
于今数千载,庙貌尚留此。
几欲私谒款,吏事日劳止。
遽会郡符降,奉行德音止。
以庙隶邑境,俾我即祠所。
诘朝叩庭下,牲体已夙庀。
岿然重林间,楹桷极华美。
姑一妇人焉,血食反无已。
丹朱虽男儿,而又作尧子。
生失四海位,没同若敖鬼。
大夫不自立,始信徒为尔。
繁云凝不散,朔吹动无涯。
林秃霜摧叶,河胶冻裂沙。
饥禽啄石发,彊鼠堕檐牙。
应有四方客,倍怀千里家。
老松坚自若,病竹折相叉。
喜拥重衾麝,愁闻绝塞笳。
谋温藉狐腋,辟冷泥榴花。
岂待穷冬雪,方为气象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