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二平溪堂》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二平溪堂》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清溪似与隐君谋,故入堂前漫不收。

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觞取意便临流。

花漂涧谷来应远,石激琴筝久未休。

莫把朱栏强围绕,山家事事要清幽。

(0)
翻译
清澈的小溪似乎在与隐居者密谋,故意流进院中而不收敛。
从此以后,不必再从井中汲水洗手,就让酒杯随着流水浮起,享受那份随意的心情。
花瓣随涧谷的流水漂来,想必来自远方,石头撞击的声音像琴筝长久回荡。
不要强行围住那朱红栏杆,山居生活需要的是清静和幽深。
注释
清溪:清澈的小溪。
隐君:隐居者。
漫不收:随意流淌,不收敛。
盥手:洗手。
休汲井:不必再从井中打水。
浮觞:让酒杯随着流水漂浮。
涧谷:山谷。
朱栏:朱红栏杆。
清幽:清静幽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二)平溪堂》。诗人以清溪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山居隐逸的生活画面。他写到溪水仿佛与隐者心照不宣,悄悄流过堂前,不求被人察觉。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静生活的向往。

"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觞取意便临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洗手不再需要去井边,而是可以就着溪流洗涤,饮酒取乐,享受山水之间的自在。流水声如琴筝般悦耳,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花漂涧谷来应远,石激琴筝久未休",进一步描绘了溪流中的花瓣随水漂流,仿佛来自远方山谷,而溪石撞击的声音如同琴筝的旋律,长久回荡,增添了山居的诗意。

最后,诗人告诫不要过于装饰朱栏,因为真正的美在于自然与清幽,"山家事事要清幽",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溪与隐居生活的细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和追求。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再次答高吾·其二

不畏羊肠坂,遥寻雁塔盟。

风波悲往事,云月见高情。

技笑飞鼯尽,名嫌画虎成。

还思万松坞,种麦了馀生。

(0)

雨中旅怀用前韵

南天九月披重褐,可信寒生自水乡。

多病怕逢秋雨积,小晴欣见暮山苍。

云迷巴国行来远,江涨吴田别后荒。

自理行藏还自笑,接舆谁道是真狂。

(0)

九日风雨同昆山张水部诚之饮岳阳行台

霜台对酌重阳酒,同在他乡似故乡。

万里江湖楼阁迥,百年家国鬓毛苍。

鸿飞岂为秋田下,菊绽从知旧径荒。

雾雨君山登未得,西风休为孟嘉狂。

(0)

点绛唇.元日阴

残雪明阶,扑帘微雨东风峭。狐裘貂帽。

可信春曾到。令节神京,合遣阳光照。天公拗。

煖颠寒倒。一任梅花恼。

(0)

对菊十首和鲁南·其八

斗种矜多叶,临开爱独枝。

名高隐君行,情远逐臣词。

惨冽神逾王,摧残性岂移。

不随梅共落,玉笛任君吹。

(0)

寄题文徵仲玉磬山房二首·其二

小搆山房护竹垣,道人行坐自云宽。

湘帘散映图书乱,石枕横支梦寐安。

世禄后先三曳绶,诗怀今古一凭阑。

堪怜海月经檐白,正照前溪绿水寒。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