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据东岭,龙象演西天。
为要增山景,非关种福田。
峣峰含宿润,澄宇敛秋烟。
却是初题句,乾隆己巳年。
招提据东岭,龙象演西天。
为要增山景,非关种福田。
峣峰含宿润,澄宇敛秋烟。
却是初题句,乾隆己巳年。
这首诗描绘了云净寺的壮丽景色与历史底蕴。首联“招提据东岭,龙象演西天”,以“招提”点出寺庙之名,巧妙地将“东岭”与“西天”相对比,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时空感,仿佛龙象在西天演绎佛法,而寺庙则坐落在东方的山岭之上,隐喻着佛法的传播与深远影响。
颔联“为要增山景,非关种福田”,揭示了建造寺庙的初衷并非仅仅为了种植福田,而是为了增添山色之美,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和谐共存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佛法精神的弘扬,即通过美化环境来提升人心灵的修养。
颈联“峣峰含宿润,澄宇敛秋烟”,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净寺周边的自然风光。峣峰(峻峭的山峰)在夜晚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而天空则在秋日的烟雾中显得格外宁静清澈。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季节变换下的自然之美,也寓意着佛法的深邃与宁静,如同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尾联“却是初题句,乾隆己巳年”,点明了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与背景。乾隆己巳年,即公元1739年,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这一时间点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暗示了云净寺作为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云净寺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以及对历史背景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佛法精神的崇敬,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