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当头,霜满地。桥畔疏杨,失却当年翠。
门掩枯桃墙浸水。不管刘郎,重到珠宫外。
动秋悲,牵客思。长夜教人,何处寻浓睡。
碧槛朱阑曾并倚。人去楼空,恁忍伤心泪。
月当头,霜满地。桥畔疏杨,失却当年翠。
门掩枯桃墙浸水。不管刘郎,重到珠宫外。
动秋悲,牵客思。长夜教人,何处寻浓睡。
碧槛朱阑曾并倚。人去楼空,恁忍伤心泪。
这首词以月、霜、桥、杨、桃、水、门、桃、夜、楼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凄凉而深邃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怀旧情绪和淡淡的哀愁氛围。
“月当头,霜满地”,开篇即以月光与霜景描绘出夜晚的清冷与寂静,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月光皎洁,霜气弥漫,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静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桥畔疏杨,失却当年翠”,桥边的杨柳稀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绿意,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里的“疏”字不仅形容了杨柳的稀疏,也暗含了岁月的无情与变迁。
“门掩枯桃墙浸水”,门扉紧闭,枯萎的桃树映衬在水中,更添了几分荒凉与萧瑟。这一句通过“枯”、“桃”、“水”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衰败,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易逝。
“不管刘郎,重到珠宫外”,这里借用刘郎(刘禹锡)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即使再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也无法找回过去的那份纯真与美好,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与遗憾。
“动秋悲,牵客思”,秋天的悲凉触动了游子的心绪,引发了对故乡和过往的深深思念。这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季节的变换紧密相连,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长夜教人,何处寻浓睡”,漫长的夜晚让人难以入睡,似乎在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寻找“浓睡”的行为,既是对外在环境的逃避,也是对内心情感的自我疗愈。
“碧槛朱阑曾并倚,人去楼空,恁忍伤心泪”,曾经并肩倚靠的碧栏杆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楼台,人已离去,留下的只有无法抑制的泪水。这一句通过对比昔日的温馨与今日的冷清,深刻地表达了对失去的不舍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伤感。它不仅是一次对个人记忆的回溯,也是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