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有春华,不如秋后香。
红紫不禁风,黄花耐雪霜。
几时登其亭,采采泛彼觞。
岂不有春华,不如秋后香。
红紫不禁风,黄花耐雪霜。
几时登其亭,采采泛彼觞。
这首诗通过对秋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坚韧精神的赞美。首先,“岂不有春华,不如秋后香”,对比春花与秋花,诗人认为虽然春天的花朵鲜艳夺目,但秋天的花朵更具有持久的香气,暗示了秋花虽晚,却能展现出更为深沉和持久的魅力。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观察,也蕴含了对人生阶段不同价值的思考。
接着,“红紫不禁风,黄花耐雪霜”进一步通过颜色的对比,强调了秋花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生命力。红花和紫色花朵在风雨中可能凋零,而黄色的花朵却能在雪霜中顽强绽放,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这种描绘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寓意着人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品格。
最后,“几时登其亭,采采泛彼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自然之乐的追求。想象自己在秋香亭上,采摘鲜花,畅饮美酒,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刻。这不仅是对当前景致的欣赏,也是对心灵深处宁静与喜悦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花园中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情感和哲思,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雨湿芳枝,风送小窗,绿暗如织。
无端细草连天,掩映做残春色。
轻烟漠漠,剩有几点昏鸦,绕林一片横云黑。
秋梦怯重寻,莫凭栏望极。难觅。
绛唇红褪,腻脸香销,但成追忆。
缆系湖边,一笛渔舟消得。
可堪莺燕,一任老尽风流,斜阳影里空南北。
更甚处王孙,未归来金勒。
水郭开奁,酿成一片湖光。
翠盖亭亭,扶他几队红妆。
谁家女伴,采莲歌、竞下横塘。
吹来笑语,竟川雾鬓风裳。
日暮归来,画船犹剩馀香。
此际冰轮,天边又送新凉。
觅莲得藕,心儿苦、隐隐商量。
今宵莲子,劈来生怕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