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哭千家,闭门不恨春光浅。
年时仙仗簇朝正,瞻座香飘殿。投老沧江卧晚。
怕安排、黏鸡画燕。尽情镫火,多事屠苏,今朝心眼。
留命何年,饰巾那计流光换。
梦魂犹自点朝班,谁道长安远。再拜鹃声咽断。
倚危阑、飘风鬓短。为谁消息,爆竹东邻,青幡孤颤。
野哭千家,闭门不恨春光浅。
年时仙仗簇朝正,瞻座香飘殿。投老沧江卧晚。
怕安排、黏鸡画燕。尽情镫火,多事屠苏,今朝心眼。
留命何年,饰巾那计流光换。
梦魂犹自点朝班,谁道长安远。再拜鹃声咽断。
倚危阑、飘风鬓短。为谁消息,爆竹东邻,青幡孤颤。
这首词描绘了战乱时期元日(春节)的凄凉景象。"野哭千家"写出了百姓因战乱而痛哭,即使春天来临,也无法驱散心中的哀愁。"仙仗簇朝正"原本是热闹的朝会场景,但此时却显得冷清,只有香烟缭绕在空荡的宫殿中。词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只能在江边度过余生,对往昔的荣华不再抱有期待,只愿享受简单的节日习俗。
"尽情镫火,多事屠苏"描述了人们在节日里燃放灯火、饮酒祈福,然而词人心中却充满了忧虑和无奈。"留命何年"表达了对未知命运的感慨,"饰巾那计流光换"暗示时光无情流逝,无法挽留青春。词人梦中仍怀念过去的朝堂生活,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谁道长安远"表达了对故都的深深思念。
"再拜鹃声咽断"以杜鹃鸟的悲鸣声渲染出哀伤的气氛,"倚危阑、飘风鬓短"则写出词人孤独衰老的形象。最后,词人关注的是邻居的爆竹声和青幡(清明节的标志),寓示着生活的无常和对亲人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元日为背景,通过描绘战乱中的节日景象和个人的哀愁,展现了词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
我爱南州徐孺子,灌园日在青山里。
手种缘溪千树桃,落花出洞随流水。
陇上辍耕仍读书,日斜犹是带经锄。
紫芝如掌谁能得,黄独为粮自足储。
我欲相从拾瑶草,洞庭始波春渺渺。
寄书为问东园公,勿复悠悠橘中老。
去年采兰兰叶长,今年采兰兰叶短。
秉芳欲寄路漫漫,国香零落风吹断。
莲花峰下采兰堂,永怀焦镜不能忘。
上人开窗面山坐,山水含晖吟谢郎。
三生误落夫差国,翠结琼琚香不息。
目断王孙游未归,江南春草连天碧。
岩岩秦馀杭,天作何大壮。
孤峰有兰若,夐绝厓石上。
去天才一握,陟险仍万状。
云霞或相依,猿鸟不敢傍。
天花落幽户,松吹飘梵放。
上人禅家流,勇往志所尚。
伽趺缚禅寂,抖擞谢尘坱。
境静道易亲,理得形自丧。
翻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
拂衣入烟萝,飞屩度层嶂。
徒令世上人,矫首一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