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亲堂上老,游子泪潸然。
假寐惊还起,余生死复延。
脚跟总实地,屋隙是晴天。
骨肉心难遏,朝朝百虑牵。
期亲堂上老,游子泪潸然。
假寐惊还起,余生死复延。
脚跟总实地,屋隙是晴天。
骨肉心难遏,朝朝百虑牵。
这首诗名为《有感八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感悟。
首句“期亲堂上老,游子泪潸然”开篇即点出主题,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情感的画面:在长辈的厅堂中,远行的游子因思念亲人而泪水涟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游子的外在表现,也暗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假寐惊还起,余生死复延”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游子试图在梦中与亲人相聚,但每当醒来,现实的分离又让他痛苦不已。这里运用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强化了离别之痛。
“脚跟总实地,屋隙是晴天”这两句则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尽管脚下是坚实的土地,但心中却总有阴霾。然而,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如屋檐下的阳光,提醒着我们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应失去希望。
最后,“骨肉心难遏,朝朝百虑牵”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亲人之间的深情难以割舍,每日每夜,思念之情始终牵动着游子的心。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亲情的力量,以及它在人们生命中的永恒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
舍舟而从陆,逦迤步巑岏。
绿畦平野宽,青嶂四面还。
春容千万状,平挹跬步间。
行行二十里,窈窕入我山。
故山迎故人,禽鸟俱欢颜。
清泉响琚佩,列峰拥髻鬟。
回视尘嚣廛,相去隔几关。
幽谷多白云,可与相对閒。
不妨自吟哦,但恐好句悭。
更须穷胜事,尚喜两脚顽。
皇皇欲何之,并游当忘还。
汗漫可以期,列缺可以至。
岂不高且远,未足语超诣。
至人悟重玄,妙境此融会。
无声亦无臭,万象于我备。
不必八柱承,不必二极系。
曾城九重居,俨若具乎内。
于焉以泮涣,其乐浩无际。
气凝而神化,举步六合外。
乘轮阆风行,税驾丹丘憩。
逍遥兮周流,斯特迹之寄。
混然吾太虚,游是息于是。
杨花飞去泪沾臆,扬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不恨飞士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
不抱杨花凤窠里,却爱含情多结子。
愿得有力知春风,杨花朝去暮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