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孤城昨夜霜,九峰晴色晓苍苍。
桥边酒送神仙令,座上僧薰解脱香。
十里朱楼随鹢首,一双白鸟近鱼梁。
开尊不尽登临兴,箫鼓中流泛夕阳。
旭日孤城昨夜霜,九峰晴色晓苍苍。
桥边酒送神仙令,座上僧薰解脱香。
十里朱楼随鹢首,一双白鸟近鱼梁。
开尊不尽登临兴,箫鼓中流泛夕阳。
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泛舟梁溪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首句“旭日孤城昨夜霜”以晨曦初照、孤城静默和夜霜未消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九峰晴色晓苍苍”一句,将视线转向远方,九座山峰在晴空下显得格外苍翠,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桥边酒送神仙令,座上僧薰解脱香”两句,巧妙地将人间与超凡脱俗的境界相连接。桥边饮酒,仿佛是人间乐事;而座上僧侣的香气,则暗示着心灵的净化与解脱。这种对比,既体现了生活的乐趣,也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十里朱楼随鹢首,一双白鸟近鱼梁”描绘了泛舟过程中的景色变换,十里长河两岸朱楼映衬,鹢首轻舟穿行其间,而一对白鸟则在不远处的鱼梁上飞翔,动静结合,富有诗意。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自由与和谐。
最后,“开尊不尽登临兴,箫鼓中流泛夕阳”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泛舟活动的无限喜爱与留恋。即使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诗人仍不愿离去,箫鼓声中,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请君膝上琴,弹我白头吟。
忆昔君前娇笑语,两情宛转如萦素。
宫中为我起高楼,更开华池种芳树。
春天百草秋始衰,弃我不待白头时。
罗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
扬州青铜作明镜,暗中持照不见影。
人心回互自无穷,眼前好恶那能定。
君恩已去若再返,菖蒲花生月长满。
清净当深处,虚明向远开。
卷帘无俗客,应只见云来。
千枝花里玉尘飞,阿母宫中见亦稀。
应共诸仙斗百草,独来偷得一枝归。
九色云中紫凤车,寻仙来到洞仙家。
飞轮回处无踪迹,唯有斑斑满地花。
渌酒白螺杯,随流去复回。
似知人把处,各向面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