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江湖尚此行,从今一钵老淮城。
闻闻见见元无法,去去来来岂有情。
肯复餐针效罗什,独能沽酒致渊明。
风吹云散各南北,我亦归寻钓石盟。
岁晚江湖尚此行,从今一钵老淮城。
闻闻见见元无法,去去来来岂有情。
肯复餐针效罗什,独能沽酒致渊明。
风吹云散各南北,我亦归寻钓石盟。
这首诗是一位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送高险崖一直翁二上人还扬州》。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颇具深意。
“岁晚江湖尚此行,从今一钵老淮城。”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末之际,自己依旧在江湖漂泊,而朋友则是一位年迈的僧侣,生活在淮水之滨的古城中。"一钵"象征着简单而自足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闻闻见见元无法,去去来来岂有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参悟和理解,以及对于世事变迁、人情冷暖的感慨。"元无法"暗示了一种超越规则和束缚的境界,而"去去来来"则是对流动不息的人生变化的观察,"岂有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情感纠葛的豁然开朗。
“肯复餐针效罗什,独能沽酒致渊明。” 这两句是诗人对朋友高险崖的一种赞美。"餐针"和"效罗什"都是比喻,暗示朋友生活简朴而坚守自己的修行;"沽酒致渊明"则是形容朋友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领悟到深远的智慧。
“风吹云散各南北,我亦归寻钓石盟。”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许。"风吹云散"象征着世事无常,而"我亦归寻钓石盟"则是诗人表达出对于某种承诺或誓言的回忆和向往,可能是指对朋友的不舍昼夜,也可能是对某种精神寄托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生活、佛法以及世事变迁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独到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