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门外乱山稠,野寺松筠一径幽。
万壑峰阴连夕照,半林春雨散平畴。
莲花昔涌黄金地,贝叶今藏白玉楼。
见说融师端习懒,也知中散便能留。
东都门外乱山稠,野寺松筠一径幽。
万壑峰阴连夕照,半林春雨散平畴。
莲花昔涌黄金地,贝叶今藏白玉楼。
见说融师端习懒,也知中散便能留。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金陵山寺诗八首(其八)祖堂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寺景象。首句“东都门外乱山稠”,点出寺庙位于繁华都城之外,四周群山环绕,显得偏远而宁静。接着,“野寺松筠一径幽”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松竹掩映的小径引人入胜。
颔联“万壑峰阴连夕照,半林春雨散平畴”则通过描绘山谷间的峰峦在夕阳余晖下连绵起伏,以及春雨滋润着田野的场景,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生机。这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颈联“莲花昔涌黄金地,贝叶今藏白玉楼”借用了佛教典故,莲花象征佛土,黄金地可能是指寺庙内的金色装饰或佛光普照,贝叶则是佛经的载体,白玉楼则显贵气派。这里寓言了寺庙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尾联“见说融师端习懒,也知中散便能留”以两位历史人物——融法师和中散大夫为典故,表达对寺庙中修行者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的禅意生活的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禅意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修短皆由命,暗怀师出尘。
岂知修道者,难免不亡身。
永秘黄庭诀,高悬漉酒巾。
可怜白犬子,闲吠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