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息卧晓枕,鸦声报天明。
一檐隔市尘,便有嘈杂声。
今晨雪如何,云何蝗不生。
且愿蝗不生,明年谷价平。
收息卧晓枕,鸦声报天明。
一檐隔市尘,便有嘈杂声。
今晨雪如何,云何蝗不生。
且愿蝗不生,明年谷价平。
这首诗《枕上》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起床时的内心思绪与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首句“收息卧晓枕”,诗人以“收息”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夜晚休息后醒来的情景,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与放松。接着,“鸦声报天明”一句,巧妙地运用了乌鸦的叫声作为时间的标志,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一檐隔市尘,便有嘈杂声。”这两句诗则将视角转向外界,通过“一檐”这一小空间,映射出城市的喧嚣与繁忙,表现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感受。这里的“隔市尘”与“嘈杂声”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城市的热闹,也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今晨雪如何,云何蝗不生。”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与担忧。在诗人的想象中,如果今晨降雪,或许能够带来某种寓意或影响,而“云何蝗不生”则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如蝗灾)的恐惧与期盼,希望自然界的灾害能够避免,为人们带来安宁与丰收。
最后,“且愿蝗不生,明年谷价平。”这两句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愿望与祈福。他不仅希望自然界的灾害能够消弭,更希望来年的粮食价格稳定,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关心,更是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美好愿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