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粤提封万井,中原虎视眈眈。
昔为秦尉有状,后禅龙川果堪。
古庙低徊岁月,二陵想像禅龛。
伏腊村翁走祭,门前估客弛儋。
百粤提封万井,中原虎视眈眈。
昔为秦尉有状,后禅龙川果堪。
古庙低徊岁月,二陵想像禅龛。
伏腊村翁走祭,门前估客弛儋。
这首诗描绘了南粤王庙的景象与历史氛围。首句“百粤提封万井”,以辽阔的疆域和众多村落开篇,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地理画卷。接着,“中原虎视眈眈”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外族觊觎中原的紧张局势,同时也暗示了南粤之地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
“昔为秦尉有状,后禅龙川果堪”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将南粤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融入其中。秦尉指的是秦朝的官职,这里借指南粤曾是秦朝的管辖之地;“后禅龙川果堪”则可能暗指后来的南粤王庙与当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有关联,体现了南粤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庙低徊岁月,二陵想像禅龛”描绘了庙宇历经沧桑,岁月流转,庙内供奉的神灵仿佛能让人想象到禅宗的宁静与深邃。这不仅展现了庙宇的历史悠久,也暗示了南粤地区宗教文化的丰富多样。
“伏腊村翁走祭,门前估客弛儋”最后两句,通过村民和商旅的活动,展现了庙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村民定期前往祭祀,而商人则在庙前歇脚,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庙宇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南粤王庙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历史人文诗作。
舟人热汗如雨翻,十日三过大夷滩。
有身不为驱王事,孰使奔走于其间。
滩流湍急滩石顿,屹上知苦真难下。
惊疾舟师戒之哉,远道之人胡为来。
过兹险恶途,茫然心悲哀。
吁嗟大夷及小夷,吼如猛兽胡为之。
安得凿山五千仞,划汝凶顽为坦夷。
吾家有溪名温塘,不冲不激且平常。
任汝两夷自为险,不用拂枕归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