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题归宗寺》,主要通过对王羲之的典故进行评述,表达了对书法艺术和历史认知的一些见解。"愦愦深源与会稽",这里的"愦愦"可能形容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特,"深源"暗指其深厚的艺术底蕴,"会稽"则代指他的故乡浙江绍兴,暗示他与书法渊源深厚。接下来的"识时惟有一羲之",强调在那个时代,只有王羲之一人真正理解并擅长书法。
"千年误作能书看",诗人指出后人长久以来过于看重王羲之的书法技艺,甚至将其神化,而忽视了他作为整体文人和思想家的其他方面。最后两句"谩说鹅池与墨池",提及的是王羲之的两个著名故事——鹅池书写和墨池勤学,这两个典故常被用来象征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但诗人认为这些故事不应仅限于书法成就,而应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王羲之为例,探讨了艺术评价的深度和全面性,提醒人们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艺层面,而应深入挖掘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
初秋出门晴,初冬入门雨。
可怜饥寒离,偶得贫贱聚。
暗壁搜海阴,积苔遍阶户。
尚疑江篷栖,眉低不能举。
颓墙霜后葵,憔悴叶皆俯。
似我袖尘厚,繂繂重难舞。
刺面西北风,黄雀噤檐语。
瘦子看敝襦,病妻向空釜。
剩橐金无多,寸心费营处。
恐有索债人,先来告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