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诗十九首·其十》
《古诗十九首·其十》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尽云天鉴迩,昭昭奚所亲。

尽云天听卑,号号如无闻。

江汉何滔滔,草木何芸芸。

人外有青山,青山多白云。

茅茨共麋鹿,宫阙齐秋旻。

秋旻不可逼,麋鹿常为群。

岂不乐麋鹿,麋鹿犹畏人。

万古只如此,始尽介然心。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以及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尽云天鉴迩,昭昭奚所亲”与“尽云天听卑,号号如无闻”,通过对比云天的高远与低下的声音,隐喻了人世间的真理与世俗的喧嚣,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渴望与对世俗声音的忽视。

接着,“江汉何滔滔,草木何芸芸”描绘了江河浩荡、草木繁茂的自然景观,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宇宙的广阔。而“人外有青山,青山多白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将人置于自然之中,暗示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自然的永恒。

“茅茨共麋鹿,宫阙齐秋旻”一句,将简陋的茅屋与自由的麋鹿与豪华的宫殿并置,暗含了对生活状态的反思,无论是简朴还是奢华,都如同自然界的常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洞察。

“秋旻不可逼,麋鹿常为群”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不可侵犯性,而“岂不乐麋鹿,麋鹿犹畏人”则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忧虑,即使麋鹿这样的动物也害怕人类的干扰。

最后,“万古只如此,始尽介然心”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宇宙的规律与自然的法则始终不变,人应当保持内心的独立与纯净,顺应自然,超越世俗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舟中望长洲田家

积流会澄川,浮沙亘长洲。

上有佳树林,下有良田畴。

渔樵自成村,桑麻翳榛丘。

犬吠林巷深,鸟鸣田舍幽。

落日负耒归,凉飙荡轻舟。

斯人亦何为,乐哉以优游。

羁怀迫道路,怅望徒淹留。

(0)

题舅氏亭简朱原立陈遂良陈原辅

渭阳池馆花如雾,曲曲阑干面面池。

记得少年遮妓饮,至今杨柳学腰肢。

(0)

简陈彦友陈伯谐陈伯纯陈良遂

飞鸟长弓紫气高,驱驰王事寸心劳。

乌桓月黑迷犀甲,雁塞云黄按虎韬。

禁漏尚闻金琐闼,御香犹惹锦罗袍。

刘郎老矣归来晚,花落山中旧种桃。

(0)

董娇娆为周郁赋

妾家住邯郸,少小矜容颜。

七岁画娥眉,十岁垂髻鬟。

十三刺绣人前坐,十五秦筝架上弹。

红粉楼高临大路,自恃芳华立门户。

鹦鹉春眠芍药阑,骄骢晚系垂杨树。

梅点香奁玉作钿,莲移罗袜金为步。

朝歌暮饮绮罗丛,东园桃李斗春风。

黛疑柳浅匀朝翠,朱讶樱浓洗晓红。

烛围锦帐宵常曙,香蔼雕笼夕未空。

秋月春花等閒度,谁怜窈窕迎新故。

夜夜虚迷洛浦云,朝朝枉结阳台雨。

带绾同心只自怜,枕期连理翻成误。

眼前相爱岂相知,弹指风光节物移。

只道青春镇长好,那知白发易如丝。

容颜销歇莺花冷,歌舞凄凉鞍马稀。

昨日樽前双泪落,谁似周郎情不薄。

得配鸳鸯死亦判,愿谐鱼水生相托。

青鸟缄封书莫迟,秦楼肠断夜乌啼。

君卿岂羡东墙约,梁氏应同举案齐。

(0)

乌生同刘子宪赋

慈乌知返哺,羔羊乃跪乳。

嗟嗟世人何其愚,不爱父与母。

飞为禽,走为兽,犹知生所自。

衣人衣,食人食,不若禽兽为。

孟宗泣竹冬笋生,王祥求鲤坚冰穿。

黄香扇枕席,陆绩怀橘还。

郭巨埋子天乃赐之金与宝,子路负米遥遥百里不敢难。

拳拳奉颜色,惟恐母不欢。

陶母能剪发,孟母犹三迁。

拳拳教子心,惟恐子不贤。

嗟予何敢望古人,顿蹋心肝摧。

生不获尽养,死不获尽哀。

海可竭,山可夷,终天之痛不可回。

誓当庐墓复衔土,庶几予心千古万万古。

(0)

咏怀次倪安道十首韵·其八

伟哉昌黎公,壮志青云上。

抵排西方化,原道激颓浪。

念彼葩藻徒,卑卑渺难望。

但惜大厦倾,一木将何向。

奋怀千载下,临风为惆怅。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