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居苦嚣尘,洒扫长不给。
萧条一雨馀,草木遍青湿。
静无浮埃生,清有凉风入。
愧惭天地功,人力那能及。
邑居苦嚣尘,洒扫长不给。
萧条一雨馀,草木遍青湿。
静无浮埃生,清有凉风入。
愧惭天地功,人力那能及。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乡村的宁静与清新。诗人刘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内心感受。
首句“邑居苦嚣尘”,点明了城市生活的喧嚣和尘埃,引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洒扫长不给”表达了在繁忙都市中,保持环境清洁的不易,暗含对自然环境的渴望。
“萧条一雨馀,草木遍青湿”描绘了雨后的景象,雨水洗净了尘埃,万物焕然一新,草木皆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这里运用了“一雨馀”的意象,不仅指雨水过后,也暗示了心灵的洗涤。
“静无浮埃生,清有凉风入”进一步渲染了雨后环境的宁静与清爽。没有灰尘飘扬,只有清凉的风吹过,给人以舒适的感受。这里的“静”与“清”不仅形容了自然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最后,“愧惭天地功,人力那能及”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感激。诗人认为,自然界的美好是天地造化的结果,人类的力量难以企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无穷创造力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乡村的宁静与清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兰玉庭阶,秋风吹绿宜男草。
高堂拂晓绣帘开,庆事知多少。云外飞来青鸟。
报西池、瑶仙降早。金炉喷篆,宝蜡腾辉,祥烟缥缈。
醉倚蟠桃,洞天春色人难老。
屏间笑语簇钗金,膝下宫袍绕。更道莺迁近了。
看还朝、风光又好。版舆先路,宝马鸣珂,帝城春晓。
夜永香残,疏檐外、潇潇寒雨。
正衣篝微润,罗裘无侣。
灯焰昏沉孤馆内,梨花寂寞重门里。
被斜风、吹折一天秋,敲窗纸。声点滴,铜壶水。
丝散乱,垂杨缕。尽欹眠无寐,屏山遍倚。
旅况暗惊南浦别,故人谩想西窗语。
况计程、芳草暗天涯,春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