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夫鬓秃颜苍,不堪持向清溪照。
一生枘凿,壮夫瞋懦,通人嫌拗。
让当行家,勒浯西颂,草淮南诏。
幸脱离沮洳,浮游江海,悠然逝、毋吞钓。
宴坐蒲团观妙。怪痴儿、舂粮求道。
古人尚齿,迎他商皓,拜他庞老。
鸠杖蒲轮,把身束缚,替人愁恼。
煞为僧不了,下梢犹要,紫衣师号。
病夫鬓秃颜苍,不堪持向清溪照。
一生枘凿,壮夫瞋懦,通人嫌拗。
让当行家,勒浯西颂,草淮南诏。
幸脱离沮洳,浮游江海,悠然逝、毋吞钓。
宴坐蒲团观妙。怪痴儿、舂粮求道。
古人尚齿,迎他商皓,拜他庞老。
鸠杖蒲轮,把身束缚,替人愁恼。
煞为僧不了,下梢犹要,紫衣师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弱的老人,对镜中自己的模样感到绝望,不愿再去清溪边照自己。诗中的“一生枘凿,壮夫瞋懦,通人嫌拗”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他人的不满。而“让当行家,勒浯西颂,草淮南诏”则显示了老人想要逃离现实的愿望,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
接下来的“幸脱离沮洳,浮游江海,悠然逝、毋吞钓。宴坐蒲团观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老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但紧接着的“怪痴儿、舂粮求道”又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诗中“古人尚齿,迎他商皓,拜他庞老”一段,显示了老人对于古代圣贤的崇敬,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怀念。而最后“鸠杖蒲轮,把身束缚,替人愁恼。煞为僧不了,下梢犹要,紫衣师号”则表达了一种想要逃离现世烦恼而皈依佛门的愿望,但却又不能彻底放弃尘世羁绊。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老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于生命、时间、精神寄托等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