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闻齐郑麦为秋,民天攸繫今诚见。
远町近陇绿意佳,夹道入观生慰羡。
所历燕南赵北郊,亦有麦畴相杂间。
菁葱较此总未逮,土俗民情各从便。
耳食书生谓误农,禹谟未读何深谴。
独惜未奉属车尘,应有后言从展转。
既命驰驱戒羽林,骢马御史人更惮。
凭舆历览喜复忧,迩来又苦狂风扇。
数月之期纵可待,一犁之雨早已盼。
灾馀赖此稍得济,所愿饼饵千家遍。
巡行要为验幽风,休助还常惭夏谚。
向闻齐郑麦为秋,民天攸繫今诚见。
远町近陇绿意佳,夹道入观生慰羡。
所历燕南赵北郊,亦有麦畴相杂间。
菁葱较此总未逮,土俗民情各从便。
耳食书生谓误农,禹谟未读何深谴。
独惜未奉属车尘,应有后言从展转。
既命驰驱戒羽林,骢马御史人更惮。
凭舆历览喜复忧,迩来又苦狂风扇。
数月之期纵可待,一犁之雨早已盼。
灾馀赖此稍得济,所愿饼饵千家遍。
巡行要为验幽风,休助还常惭夏谚。
这首诗描绘了对农业丰收的期待与忧虑,以及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诗人通过描述不同地域的麦田景象,展现了对土地与人民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农业生产重要性的强调,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古代治国理念的反思。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对麦田丰收的期待,以及对土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理解。诗人提到“向闻齐郑麦为秋”,表达了对麦田丰收的向往,并指出这是关乎民众生活的关键。接着,诗人描绘了麦田的绿色景象,以及道路两旁的麦田给人们带来的慰藉和欢喜。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农业生产与治理的思考。诗人提到“耳食书生谓误农”,批评了仅凭书本知识而不深入实际考察的学者,强调了理解古代治国理念的重要性。同时,诗人表达了未能亲临现场指导的遗憾,并担心可能因此产生的误导。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迫切期待,希望在灾后能通过麦田的丰收来缓解民众的困境,希望这一成果能够验证治理的正确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农业、民生以及古代治国理念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历史智慧的尊重。
祖德相门阑,分符众比难。
忧民如有病,见客似无官。
地镇三秦重,衙当二华寒。
道心轻仗钺,诗性鄙登坛。
佐幕多名士,开筵少俗欢。
星连蒲分野,河带渭波澜。
劝课耕初动,行香漏未残。
书容吾道借,琴听越僧弹。
拜敕风鸣佩,朝元露湿冠。
皇恩终锡马,清梦必骖鸾。
报国嫌言利,脩真笑鍊丹。
高碑人待立,此咏愿同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