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狂老倦下林泉,宇宙相关一念牵。
道在三才终未泯,风来四远总无边。
谁教洗砚鱼吞墨,空忆烹茶鹤避烟。
残息久能随大运,纷纷人世任流迁。
颠狂老倦下林泉,宇宙相关一念牵。
道在三才终未泯,风来四远总无边。
谁教洗砚鱼吞墨,空忆烹茶鹤避烟。
残息久能随大运,纷纷人世任流迁。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所作的《寄周给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淡然态度。
首联“颠狂老倦下林泉,宇宙相关一念牵”,开篇即以“颠狂老倦”描绘出诗人年老体衰、心绪不宁的状态,却因对宇宙的深深关切而不得不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宇宙万物关联性的深刻体悟。
颔联“道在三才终未泯,风来四远总无边”,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道的理解与追求。他认为,无论是在天地人三才之中,还是在广阔无垠的空间里,道都是永恒存在的。这里的“道”不仅指自然之道,也包含了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真理,体现了诗人对宇宙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颈联“谁教洗砚鱼吞墨,空忆烹茶鹤避烟”,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怀念。洗砚池中的鱼儿吞食墨迹,烹茶时鹤儿躲避烟雾,这些细节充满了诗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尾联“残息久能随大运,纷纷人世任流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世事的豁达态度。即使生命即将终结,也要顺应自然规律,随波逐流,不为世俗所累。这种超脱尘世、顺应天命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宇宙哲理、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高远的情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甚山灵、斗奇夸巧,悬峰遥献形似。
仓船炉灶无封闭,零落车罗机履。
山临水。
任瓮杵、辘轳厩架俱闲毁。
床棺尘委。
更乐隐棋休,料闲真隐,三教忘宾主。
人都语,二十四岩佳致。
来往溯流观指。
目前景相纷虚幻,神仙家在何许。
君莫取。
这身世、山林朝市随缘遇。
休论诡异。
但总绝情缘,一空妍丑,觌面先寻你。
王土平平。
正海息波澜,岳敛云烟。
三景虚明,八表澄清,一月普照诸天。
有流霞洞焕,映黍珠、徐下空玄。
绝形言。
见千真拱极,万气朝元。
当时鹤鸣夜半,感真符宝篆,特地清传。
碧湛龙文,红凝龟篆,绛衣舞鬣蹁跹。
计功成果就,无真教、郭景飞仙。
已千年。
亘灯灯续焰,光朗无边。
深耕易耨寸田中。
看真个英雄。
夜来犹上星台望,全不厌、水绿云红。
便是清交素友,频相视、笑晴空。
玉阶瑶甃翠重重。
带萱草葱葱。
流霞尽饮何辞醉,更休数、尘里千锺。
晓夜朝元去也,怎忍舍、大夫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