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清秋奠六鳌,空濛元气护临濠。
平成载睹唐尧世,疏凿宁知夏后劳。
大野寒风回浊浪,长淮晴雪下飞涛。
他年太史河渠传,错落金泥映彩毫。
海岸清秋奠六鳌,空濛元气护临濠。
平成载睹唐尧世,疏凿宁知夏后劳。
大野寒风回浊浪,长淮晴雪下飞涛。
他年太史河渠传,错落金泥映彩毫。
此诗描绘了淮河两岸秋日景象,诗人胡应麟在淮上偶遇徐丈,徐丈负责督造新开的水渠,诗人目睹了其辛劳的过程。诗中以“海岸清秋奠六鳌”起笔,以“空濛元气护临濠”承之,营造出一种辽阔而静谧的自然氛围。接着,“平成载睹唐尧世,疏凿宁知夏后劳”两句,将历史与现实交织,表达了对古代治水工程的敬仰和对当前工程的感慨。
“大野寒风回浊浪,长淮晴雪下飞涛”描绘了淮河两岸的壮丽景色,寒风中的浊浪与晴雪下的飞涛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磅礴气势。最后,“他年太史河渠传,错落金泥映彩毫”展望未来,期待着历史记载这一水利工程的功绩,金泥与彩毫的比喻,寓意着这项工程将被铭记于史册,留下辉煌的篇章。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淮河的自然美景,更歌颂了人类改造自然、造福社会的伟大工程和辛勤劳动者的付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有宋遗臣郑思肖,痛哭元人移九庙。
独力难将汉鼎扶,孤忠欲向湘累吊。
著书一卷称心史,万古此心心此理。
千寻幽井置铁函,百拜丹心今未死。
厄运应知无百年,得逢圣祖再开天。
黄河已清人不待,沈沈水府留光彩。
忽见奇书出世间,又惊胡骑满江山。
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鹄。
三十馀年再见之,同心同调复同时。
陆公已向厓门死,信国捐躯赴燕市。
昔日吟诗吊古人,幽篁落木愁山鬼。
呜呼蒲黄之辈何其多,所南见此当如何。
卡撒功成振旅归,升平凯宴丽晴晖。
两阶干羽钦虞典,六律宫商奏采薇。
湛露应教颁幕殿,甘膏更庆遍春畿。
持盈保泰咨同德,偃武脩文凛敕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