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雨滴庭中水,水上漂漂见沤起。
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穷已。
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
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
外明莹,内含虚,内外胧若宝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
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
祇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从沤生。
权将沤水类馀身,五蕴虚攒假立人。
能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
秋天雨滴庭中水,水上漂漂见沤起。
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穷已。
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
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
外明莹,内含虚,内外胧若宝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
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
祇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从沤生。
权将沤水类馀身,五蕴虚攒假立人。
能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
这首《浮沤歌》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世间万物的虚幻本质。诗人通过秋天雨滴在水面上形成泡沫的现象,巧妙地阐述了宇宙间一切现象的无常和空幻。
首先,诗人描绘了秋天雨滴落在水面上,水面泛起泡沫的情景,形象地展示了事物的产生与消逝。泡沫前仆后继,不断涌现,又迅速消失,象征着世间万物的短暂与无常。接着,诗人进一步解释泡沫的形成是由于雨水与水面的相互作用,而泡沫最终又回归水面,揭示了事物变化背后的自然规律——一切皆由因缘聚合而成,又由因缘散去而消失。
诗人通过“外明莹,内含虚”、“内外胧若宝珠”的描述,赞美了事物表面的美丽与内在的虚空,强调了物质世界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同时,通过“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表达了对世间现象复杂性的思考,指出事物的本质难以一概而论,需要深入洞察。
最后,诗人以“祇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从沤生”这一对比,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认识到事物的生成与消失并非绝对的因果关系,而是更深层次的宇宙法则在起作用。通过将泡沫与自身、五蕴(色、受、想、行、识)相类比,诗人引导读者反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万物的空性,即认识到所有存在都是无常、空幻的,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存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理追求的执着精神。
故园平似掌。
人生何必,武陵溪上。
三尺蓑衣,遮断红尘千丈。
不学东山高卧,也不似、鹿门长往。
君试望。
远山*处,白云无恙。
自唱。
一曲渔歌,觉无复当年,缺壶悲壮。
老境羲皇,换尽平生豪爽。
天设四时佳兴,要留待、幽人清赏。
花又放。
满意一篙春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