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到林峦契赏心,萧然便欲卸朝簪。
两三里路穿田水,四五人家倚树阴。
渔叟投竿惊鹭宿,牧童停留学禽音。
青丝洞里泉声响,流出空山换古今。
才到林峦契赏心,萧然便欲卸朝簪。
两三里路穿田水,四五人家倚树阴。
渔叟投竿惊鹭宿,牧童停留学禽音。
青丝洞里泉声响,流出空山换古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开篇“才到林峦契赏心”表现出诗人初到山林便与之融为一体,感受着大自然的旨意,“萧然便欲卸朝簪”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官职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两三里路穿田水,四五人家倚树阴”写出了山村的小道蜿蜒曲折,穿过了稻田与清澈的溪流,人们的居所依傍在树木葱茏的背影下,给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感觉。
“渔叟投竿惊鹭宿,牧童停留学禽音”描绘了渔夫投竿捕鱼时惊起栖息在岸边的鹭鸟,而牧童则是停下脚步,倾听着禽类发出的声响,这些生动的小景再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诗人的情感融合。
“青丝洞里泉声响,流出空山换古今”则描写了泉水在幽深的山谷中激荡而出,形成一股清澈的溪流,穿过寂静的山间,似乎能够跨越时光,让人感受到永恒与自然界的神秘。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以及对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生活的无限向往。
都门柳丝青可缫,间关好鸟求其曹。
美人久矣入梦寐,笑挥结绿歌鸣皋。
忆昔赠我金错刀,欲往报之阻烟涛。
云裾月佩忽相见,冰雪一洗心烦劳。
兔园开尊延旆旄,春风淡荡吹绯桃。
觥筹淩乱丝竹动,燕笑不知明月高。
泉陵别驾醉起舞,舞罢逡巡泪如雨。
感恩自是门下人,杀身未报尊前主。
当年人弃君独取,英雄未遇多龃龉。
剑埋楚国终作龙,璞售宋人何异鼠。
君不见毛公薛公谁与语,风雨感会生毛羽,平原之客徒豪举。
碧山金琅玕,彩凤日翔集。
气谊有不同,咫尺宁相及。
主歌白驹劝,宾赋长鲸吸。
醉来愿天游,海月期俯拾。
褰衣渺然去,玉露沾涂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