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疏影.小玲珑山馆赋絮影》
《疏影.小玲珑山馆赋絮影》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词  词牌: 疏影

飞绵近远。又绿阴弄日,吹过隋苑。

比雪还轻,度水无痕,东风下上低捲。

成团作队冥濛甚,真共幻、总迷心眼。

倚绣帘、误却吹时,明灭个人庭院。

尚忆张郎好句,正朦胧淡月,坠处初暖。

漫缀征衣,点鬓休惊,欲捉儿童仍懒。

悠飏梦入离亭路,写不尽、楚江春晚。

笑雨馀、一种沾泥,付与老禅为伴。

(0)
鉴赏

这首《疏影·小玲珑山馆赋絮影》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春日里柳絮飘扬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自然观察和情感寄托。

开篇“飞绵近远”,以“飞绵”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柳絮随风飘舞的情景,既轻盈又飘忽不定。“又绿阴弄日,吹过隋苑”,绿树荫蔽下的阳光与柳絮相映,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接着,“比雪还轻,度水无痕,东风下上低捲”,进一步强调了柳絮的轻盈与飘逸,即使在水中也无痕迹,随风轻卷,展现出其独特的动态美。

“成团作队冥濛甚,真共幻、总迷心眼”,柳絮聚集成团,仿佛与幻象交织,让人心生迷醉。倚靠绣帘,误以为是春光中的女子,这一细节增添了诗作的浪漫色彩。接下来,“尚忆张郎好句,正朦胧淡月,坠处初暖”,回忆起张郎的佳句,此时月色朦胧,柳絮飘落初暖之地,更添几分诗意。

“漫缀征衣,点鬓休惊,欲捉儿童仍懒”,柳絮不经意间点缀在行人的衣物上,落在鬓发间,虽无意惊扰,但对儿童来说,却是一种难得的乐趣。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

“悠飏梦入离亭路,写不尽、楚江春晚”,柳絮随风飘荡,仿佛进入了离别之路的梦境,无法完全描绘出春末楚江的景色。最后,“笑雨馀、一种沾泥,付与老禅为伴”,在雨后的湿润中,柳絮沾染泥土,最终与老僧相伴,隐喻着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归宿。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柳絮在春日里的美丽与飘逸,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哲思,体现了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有酒歌

晴旸斥沈阴,散漫浮空云。

手提竹溪醪,疾声呼细君。

且涤牛头樽,我欲有所云。

仰看东南天,始见昭回文。

星星眩两目,歘尔还相分。

天下爱浮云,浮云能自寄。

属君看浮云,要识浮云意。

何必持身苦苦愁,但愿有酒长长醉。

(0)

再书

北风过河霜雾深,冻入毛骨殊侵寻。

行人已苦长安道,俗眼徒惭季子金。

风月秦楼愁处别,莺花蜀国病中吟。

莫嗤今日西归计,直为重安亲老心。

(0)

石鼓寺晚归

野鸟音喧豗,苍栾翠轇轕。

冷光雪色陵云端,乱流江势侵天末。

蒙衲老僧初睡美,倚榻陂龙暗摇尾。

竹庵虎子呼未回,石灶茶烟寒不起。

阿昕爱山定忘返,我已兴穷归路晚。

悲风鸣雁一声声,眸寒更觉江城远。

(0)

尹公湖晚归

个中适意即吾庐,可是秋来杖屦疏。

碧树野烟连广莫,暮池斜照落函虚。

天高雁迥字明灭,林杳笛寒声有无。

喜见眉间知底事,近乡频领北堂书。

(0)

相鹤轩

别传眼法定何如,不用平平许负书。

贵客逢轩乘有分,道人得玉食无馀。

钧天万舞知新奏,华表千年识故居。

田屋老翁亏鉴戒,伴鸡同放不知渠。

(0)

和李少卿游北湖六首·其六

粗疏犊鼻却闲身,莫道吾家北院贫。

自是江湖钓竿手,不妨烟水却知人。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