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念弥陀颂·其一》
《念弥陀颂·其一》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万人同志念弥陀,众力相成愿力多。

一朵莲开亲见佛,方知净土胜娑婆。

(0)
鉴赏

这首诗《念弥陀颂(其一)》由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念佛修行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万人同志念弥陀”,描绘了众多信徒共同念佛的情景,强调了集体修行的力量与重要性。这里的“弥陀”指的是阿弥陀佛,是佛教净土宗信仰中的主要对象之一,象征着慈悲与救赎。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佛教徒们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也体现了群体力量在精神追求中的作用。

次句“众力相成愿力多”,进一步阐述了集体行动与个人愿望相结合所产生的强大效果。在佛教中,个人的愿望和努力需要与他人的支持和集体的智慧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或实现更宏大的目标。这句诗强调了合作与共进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通过集体的努力,个人的愿望能够得到放大和强化。

第三句“一朵莲开亲见佛”,形象地描绘了一朵莲花绽放的景象,并以此象征着修行者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得以亲见佛祖,体验到佛法的真谛。莲花在佛教中常被看作是纯净、吉祥和觉悟的象征,这一句诗通过莲花的绽放,寓意修行者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和磨砺之后,终于达到了心灵的觉醒和升华,亲证了佛性的存在。

最后一句“方知净土胜娑婆”,点明了修行的目的和意义。在佛教中,“净土”代表了一个远离苦难、充满祥和与幸福的理想世界,而“娑婆”则是指现实世界的苦难与不完美。这句话意味着只有通过修行,人们才能认识到净土的美好,从而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痛苦与局限,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佛教徒对于修行、合作、觉悟以及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精神提升和心灵净化的重视。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潞河晓发

楼前淼淼潮平,陌上萧萧马鸣。

孤月徘徊芳渚,五云缭绕神京。

(0)

留别安宁滇城诸友·其二

垂老东还日,天涯此别稀。

关山归马地,江水钓鱼矶。

秉烛情何尽,衔杯泪欲挥。

相思幸相问,处处有鸿飞。

(0)

寒食

沙岸青春雨,风吹野水涯。

不沽寒食酒,空映古坟花。

城郭人烟细,楼台暮景斜。

东流尔何意,滚滚送年华。

(0)

题画二首·其一

吴山碧相续,具区深不流。

孤舟行薄暮,短发照清秋。

(0)

赠别周别驾王司理入京十四首·其十三

斯人多疮疣,君门嗟万里。

先民喻安危,即事指舟水。

银章挂君腰,承宣职所委。

奏功赤墀下,愿言报天子。

不闻四郊乱,无乃大夫耻。

(0)

阳湖曲赠王礼部直夫十首·其六

阳湖信自好,五月荷花鲜。

移舟就杨柳,惊问游女船。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