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廊钟动寺门开,驻马徐吟步绿苔。
自信浮生长是客,谁言明镜亦非台。
岩前伏虎先降锡,海上归僧晚渡杯。
何日重来方丈里,试将禅意问西来。
云廊钟动寺门开,驻马徐吟步绿苔。
自信浮生长是客,谁言明镜亦非台。
岩前伏虎先降锡,海上归僧晚渡杯。
何日重来方丈里,试将禅意问西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白云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首句“云廊钟动寺门开”,以钟声唤醒沉寂的寺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驻马徐吟步绿苔”一句,诗人停下脚步,缓缓吟诵,踏过青苔,这一细节体现了他对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自信浮生长是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漂泊不定的感慨,暗示了他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谁言明镜亦非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明镜虽能照物,却并非真正的舞台,暗喻人生的种种经历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应过分执着。
“岩前伏虎先降锡,海上归僧晚渡杯”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中的元素,伏虎象征着佛法的威力,归僧则代表了修行者的回归与宁静。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蕴含了深刻的宗教寓意。
最后,“何日重来方丈里,试将禅意问西来”表达了诗人对再次访问寺院的期待,以及希望通过深入探讨禅理来寻求心灵的解脱与智慧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宗教的独到见解。
古藤阴下偶婆娑,南北随缘意若何。
白玉杯寒亭上月,缕金衣断醉时歌。
还将万里澄江水,尽洗平生绮语魔。
能道秦郎解忘物,岭南唯有雪堂坡。
三年践蛇虺,一命抵豺虎。
悠悠故园心,万里崖峤阻。
祝融方司南,巨岳镇全楚。
沧波喷石壁,白日洒飞雨。
寥寥苍梧帝,髯断泣二女。
斓斑竹上泪,溅血今如许。
沈文吊湘累,鱼葬得死所。
寂寞千载魂,故物但角黍。
吾生将安归,随此瘴江浦。
逐臣正南游,倦鸟已北翥。
放身秋崖上,万壑赴一睹。
干戈浩茫茫,安得两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