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无百年,此名足千古。
嗟嗟时世人,役役何其苦!
既已美田庐,亦复荣簪组。
妻妾列鸳鸯,童仆豢狼虎。
顾盼亦足豪,乡邻谁与偶?
以此为盛名,其实亦何取!
海上无金丹,肉皮囊易腐。
功名富贵身,北邙一抔土?
况是膝下儿,昏昏愚且鲁。
有酒饮则狂,无书医不愈。
生儿永令名,翻以玷父祖。
人各有此忧,胡不以德补?
此身无百年,此名足千古。
嗟嗟时世人,役役何其苦!
既已美田庐,亦复荣簪组。
妻妾列鸳鸯,童仆豢狼虎。
顾盼亦足豪,乡邻谁与偶?
以此为盛名,其实亦何取!
海上无金丹,肉皮囊易腐。
功名富贵身,北邙一抔土?
况是膝下儿,昏昏愚且鲁。
有酒饮则狂,无书医不愈。
生儿永令名,翻以玷父祖。
人各有此忧,胡不以德补?
这首诗名为《感时》,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
诗开篇即以“此身无百年,此名足千古”两句,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名声的永恒之间的对比,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接着,“嗟嗟时世人,役役何其苦!”一句,感叹于世人的忙碌与辛劳,却往往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迷失自我,陷入无尽的劳碌之中。
随后,诗人通过“既已美田庐,亦复荣簪组。妻妾列鸳鸯,童仆豢狼虎。”描绘了一幅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充满矛盾的生活图景。一方面,人们拥有舒适的住所、显赫的地位、和睦的家庭,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不得不面对内心的空虚、道德的沦丧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这种表面上的繁荣与内在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
“顾盼亦足豪,乡邻谁与偶?”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独感,即使在看似繁华的生活中,也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或共鸣。这种孤独感不仅限于个人层面,也反映了社会整体的疏离与冷漠。
最后,“以此为盛名,其实亦何取!”诗人对功名富贵的价值提出了质疑,指出这些外在的成就并不能真正带来内心的满足与幸福。他以“海上无金丹,肉皮囊易腐。功名富贵身,北邙一抔土?”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财富与名誉最终都将归于尘土,无法永恒。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子女教育的担忧,指出如果子女愚昧无知,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困扰,还可能因自己的错误而损害家族名誉。“生儿永令名,翻以玷父祖。”这一句表达了对后代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家族荣誉的珍视。
“人各有此忧,胡不以德补?”诗人在此提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忧虑,但可以通过提升个人品德来弥补这些忧虑。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呼吁,也是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期待。
综上所述,《感时》一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知和对人性本质的深刻理解。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宦躯真沐漆,放怀北岩去。
行行如蔍境,渐入幽绝处。
湿翠欲沾衣,晴云乱生屦。
滩声时抑扬,岚气互吞吐。
松寒韵笙竽,碣石状钟虡。
朱实袅碧藤,白羽明翠坞。
提壶忌人醒,市醑邀我沽。
野果枝头寻,水乐空中度。
饮少辄颓玉,山灵劳拱护。
起来一凭栏,件件是佳句。
此景几百年,却待予全付。
吟成石点头,喜极石应语。
何处一鸣鹤,而作赏音和。
仰峰人所仰,隔江不受呼。
正如山中人,九诏不一顾。
传闻唐卫公,挟册曾此寓。
皋夔读何书,瑰誉响千古。
一生拗介甫,政坐读书误。
公乎傥可作,同草遂初赋。
君不见胸中义利交战初,胜负未分子夏臞。
又不见胸中义利交战馀,胜负已决子夏腴。
臞腴之变何须臾,一忻一戚相乘除。
初枉德清来致敬,盛年已有臞之證。
况年不似旧时盛,为若面上腴生莹。
纷华淡泊交相竞,利攻莫入义还胜。
小斋容膝祇数椽,焚香坐对古圣贤。
关钥勘到羲皇前,肉融形释心悠然。
非金非石非管弦,抵掌顿足喜欲颠。
杨墨申韩初立说,其心亦为道而设。
差以毫厘缪燕越,更于真似细区别。
万一悦非吾所悦,恐乾孟子韩公舌。
马蹄车辙前门外,江声山色后堂背。
左手持盘右把杯,家人怪问翁何在。
小阁峥嵘负后堂,图书左右翁中央。
一尘不容犯眼界,万象无计逃诗囊。
蚤作从渠醉名利,夜卧从渠梦朝市。
一咏之馀更一觞,翁兮醉梦华胥氏。
汉关之茅茅之英,丰城之剑剑之精。
双茅双剑龙变化,一阴一阳数生成。
我家稚竹老龙壳,中而歧之相掎角。
玉爪虬为夭矫枝,金鳞蜕作斓斑箨。
岂无他处生乾宫,震象为竹乾为龙。
震吾知是乾之变,竹谁谓非龙所钟。
潇潇声韵苍苍色,余褒二主残精魄。
不受冰摧直养刚,无容尘入虚生白。
夷齐坐看万物流,不负知音王子猷。
半夜葛陂雷雨作,二疏欲去终难留。
君不见震为龙,又为竹,竹又为龙几翻覆。
学人笑问玉版师,孰是本来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