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临封八景韵·其三蟠龙烟雨》
《次临封八景韵·其三蟠龙烟雨》全文
明 / 叶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一堤树色杳森森,水为有龙倍觉深。

香稻凝烟笼绿玉,熟梅带雨涤黄金。

轻飞浅润偏宜俗,薄暖寒微恰当心。

可是蛰灵将变化,故教仙令咏晴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临封八景之一“蟠龙烟雨”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视角。

首句“一堤树色杳森森”,描绘了一片茂密的树林,树影斑驳,给人一种幽静深远的感觉。接着,“水为有龙倍觉深”一句,借神话中的龙来增添水的神秘与深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水底的奥秘与深沉。

“香稻凝烟笼绿玉”中,“香稻”象征着丰收与富饶,“绿玉”则形容稻田在烟雾缭绕下的翠绿之色,两者结合,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画面。“熟梅带雨涤黄金”则通过熟透的梅子在雨中洗涤,呈现出金黄色的果实,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寓意着收获与纯净。

“轻飞浅润偏宜俗,薄暖寒微恰当心”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轻盈的飞舞与浅浅的滋润,既适合于平凡的生活,也恰到好处地温暖人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最后,“可是蛰灵将变化,故教仙令咏晴阴”两句,以“蛰灵”(指冬眠的动物)即将苏醒的变化,暗示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季节更替,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憧憬。通过“仙令咏晴阴”,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之间微妙联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宇宙间和谐关系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叶高
朝代:明

叶高,字子升。封川(今广东封开县)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贡生。官吴川县训导,升广西武缘县教谕。事见明方尚祖修、清胡璿续修康熙《封川县志》卷一七。
猜你喜欢

彭州歌

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
尚有遗儒头雪白,见人犹自问诗书。
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雒阳。
自笑我来逢八月,手攀枯干举清觞。

(0)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七十四

第五华筵正大宫,辘轳引酒吸长虹。
金盘堆起胡羊肉,御指三千响碧空。

(0)

齐天乐·冷烟残水山阴道

冷烟残水山阴道,家家拥门黄叶。
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艇将归时节。
江南恨节。
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阕。
换尽秋芳,想渠西子更愁绝。
当时无限旧事,叹繁华似梦,如今休说。
短褐临流,幽怀倚石,山色重逢都别。
江云冻结。
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

(0)

摸鱼儿·洗芳林

洗芳林、夜来风雨。
匆匆还送春去。
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
君听取。
怕此承、春归也过吴中路。
君行到处。
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
春还住。
休索吟春伴侣。
残花今已尘土。
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
能唤否。
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
烦君妙语。
更为我将春,连花带柳,写入翠笺句。

(0)

高阳台·驼褐轻装

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
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
琵琶已是凄凉调,更赋情、不比当时。
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
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
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
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0)

天香·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
翦春灯、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谩余熏,空篝素被。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