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寅二月八日偕侍御刘朋节游月河寺联句·其三》
《壬寅二月八日偕侍御刘朋节游月河寺联句·其三》全文
明 / 江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徙倚□林共晚晴,顿忘朝市有肥轻。

壁间惟有笼纱句,云外那闻振锡声。

方丈地飘花雨乱,博山香袅篆烟清。

等闲莫叹耽游宴,千古兰亭乐事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刘朋节在月河寺游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雅趣的和谐交融。

首句“徙倚□林共晚晴”,描绘了两人在傍晚时分,站在树林中欣赏晚霞的美丽景色,一个“徙倚”字,生动地表现了他们流连忘返、陶醉于自然之美的情态。接着,“顿忘朝市有肥轻”,则表达了远离尘嚣、忘却世俗烦恼的心境,突出了这次游历的超脱与宁静。

“壁间惟有笼纱句,云外那闻振锡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氛围的高雅。壁上的诗句仿佛是古人留下的智慧与情感的痕迹,而远处的钟声则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与超然。这里运用对比手法,以“笼纱句”与“振锡声”的静与动,营造出一种既古朴又神秘的意境。

“方丈地飘花雨乱,博山香袅篆烟清。”这两句继续描绘了月河寺内的景象。方丈之地,即僧侣修行的场所,这里飘落着花瓣雨,显得生机勃勃而又不失禅意。博山香则是佛教仪式中常用的香料,其袅袅升起的烟雾如同篆文般清晰,不仅增添了寺庙的庄严感,也暗示了内心的清净与升华。

最后,“等闲莫叹耽游宴,千古兰亭乐事并。”这两句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作者劝告读者不要轻易感叹于游乐宴饮,因为这样的快乐与享受,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追求的生活情趣之一。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肯定,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寺庙氛围以及生活哲理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江源
朝代:明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猜你喜欢

祭毕还宿昌平

烛影瑶斋寂,人声出翠微。

风吹陵柏转,月照祀臣归。

山海从龙蛰,云沙信马飞。

鸡鸣寻旧馆,假寐待朝晖。

(0)

陪祀诸陵晚发昌平二首·其二

蟠龙流水地,臣仆喜追奔。

神岭森如画,斋庐远似村。

舆图抚幽朔,弓剑忆轩辕。

谁识茂陵树,犹存未报恩。

(0)

秋日閒居

凉风起西北,出郭吹衣裳。

一水晓光澹,群山秋霭苍。

送客远行迈,于此集华觞。

悠悠独来归,山水意空长。

(0)

柴埠津

一声两声牛背笛,三只四只渔人舟。

江村风景描难就,倚杖閒行古渡头。

(0)

赠程侃

武夷之山信奇绝,幢节森罗屏障列。

清溪九曲绕山流,膏黛澄凝罗带摺。

神仙炼药须名山,遗蜕往往留山间。

洞门石扇瞰幽壑,丹梯百丈谁能攀。

我家去山才咫尺,屡阅图经常叹息。

何时一叶泛扁舟,历览烟霞访仙迹。

生今从仕闽关头,兹山应得时时游。

沿流击楫棹讴发,可藉胜境消閒愁。

山中闻说多瑶草,采服令人却衰老。

若得红颜生羽翰,世上浮沈何足道。

(0)

入易州

万山趋海欲东浮,曾记高歌醉易州。

绝塞风云生远兴,严城鼓角动清秋。

楼居岂有仙人在,市饮谁从侠客游。

六载悠悠华发换,黄金台上看吴钩。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