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乡子.双荔支》
《南乡子.双荔支》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南乡子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0)
注释
化工:造化之工。
即大自然的创造力。
衣裳:荔枝之壳。
绯:大红色。
绮席:华丽的筵席。
翻译
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
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对荔枝的意象,通过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保存的感慨。"天与化工知"暗示荔枝的生长得自自然的恩赐,而"赐得衣裳总是绯"则以鲜艳的红色象征荔枝的美丽。在华丽的宴席上,荔枝的出现让人怜爱,仿佛两颗心紧紧相连。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表达了荔枝与宴席相伴的紧密关系,如同一对亲密伴侣。然而,"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揭示了荔枝被分开,无法长久保存的遗憾,暗示了人生的离别和无奈。最后,词人发出感叹:"怎得成双似旧时",表达了对荔枝能如当初般完整无缺,相伴始终的深深渴望,也寓言了对人世间美好事物易逝的哀叹。整首词以荔枝为载体,寄寓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其二

古木阴阴六月凉,幽花藉藉四时香。

丝桐清夜作三弄,明月入帘风拂床。

(0)

同李签判山行午饭野店檐外群蜂翂翂因成绝句

脱略人间势利场,来寻泉石共徜徉。

饭馀小立茅檐外,试问群蜂有底忙。

(0)

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其三

幸有平生古战场,不妨高卧到羲皇。

一朝冀北空凡马,须信骅骝道路长。

(0)

道场山劝农

粤在千峰顶,重来二月天。

雨红晴尚湿,波碧远相连。

旌旆行云里,楼台落照边。

一犁农事起,胡不早归田。

(0)

秋怀·其二

结发从来数亦奇,人言猿臂不遭时。

诗成杜曲何多兴,赋旧兰台只浪悲。

松菊不关年少事,冰霜曾与岁寒期。

君看昨日凉风起,瓜上青蝇岂待麾。

(0)

春日书怀

吴兴太守也堪怜,十日斋厨九不烟。

索漠清怀寒食夜,颠狂风雨落花天。

流莺百啭还求友,化鹤重来不是仙。

待得麦秋民足食,君恩万一许归田。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