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行婆,莲道者。一个患聋,一个患哑。
聋者善听,哑者能话。堪笑堪悲,可知礼也。
凌行婆,莲道者。一个患聋,一个患哑。
聋者善听,哑者能话。堪笑堪悲,可知礼也。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昙华所作的《莲道人自写像求赞》中的片段,主要描绘了两位特殊的人物——凌行婆和莲道者。凌行婆与莲道者分别患有聋哑,但他们的特性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聋者虽然听力受限,却能用心去倾听他人;哑者虽然不能言语,却能通过其他方式表达。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寓言般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世间万物各有所长,聋哑之人也有其独特之处,值得尊重和理解。诗中"堪笑堪悲"四字,既有对他们的同情,也包含了对他们生活态度的赞赏,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洞察和对礼义的崇尚。整体上,这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的意境。
大学崇至善,格物为实地。
格者意身心,是谓至其理。
如彼之国都,亲见乃知至。
平地说相轮,伯淳所以耻。
格之厥功何,知行并时诣。
终日及终身,惟此一大事。
何为齐治平,即前物理是。
万一本同原,体用元非二。
道丧千载馀,支离为简易。
谁能一扫之,敢以告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