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日一何佳,初冬殊未冷。
高斋客来暮,檐阳露俄顷。
小庭木尽脱,萧萧散空影。
所贵人心閒,适与物候静。
平生值数贤,骤见良已幸。
招邀况一室,行不待造请。
主人无俗怀,稍为设蔬茗。
既脱形骸累,观醉不妨醒。
试思士多才,奚啻木有瘿。
苟得谢斧斤,何嫌寄幽屏。
所惜送将离,屈指江路永。
曷以尽馀情,宵深烛犹秉。
风日一何佳,初冬殊未冷。
高斋客来暮,檐阳露俄顷。
小庭木尽脱,萧萧散空影。
所贵人心閒,适与物候静。
平生值数贤,骤见良已幸。
招邀况一室,行不待造请。
主人无俗怀,稍为设蔬茗。
既脱形骸累,观醉不妨醒。
试思士多才,奚啻木有瘿。
苟得谢斧斤,何嫌寄幽屏。
所惜送将离,屈指江路永。
曷以尽馀情,宵深烛犹秉。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风和日丽的景象,以及在严侍读的散木庵中聚会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统一,以及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
首句“风日一何佳,初冬殊未冷”点明了天气的美好,虽是初冬,却并未感到寒冷,营造出一种舒适宜人的氛围。接着,“高斋客来暮,檐阳露俄顷”描绘了傍晚时分,高雅的书房里迎来了客人,阳光透过屋檐洒下,短暂而温暖的场景。
“小庭木尽脱,萧萧散空影”则转向对庭院的描写,树木的叶子已经落尽,留下疏朗的树影在空中飘散,给人一种宁静而空灵的感觉。“所贵人心閒,适与物候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珍视,认为它与外界的宁静相契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状态。
接下来,“平生值数贤,骤见良已幸”抒发了诗人与几位贤者相遇的喜悦,这种难得的缘分让他感到幸运。“招邀况一室,行不待造请”描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无需刻意邀请,就能与朋友共聚一室,享受相聚的乐趣。
“主人无俗怀,稍为设蔬茗”体现了主人的淳朴与好客,他没有世俗的拘束,只是简单地准备了一些蔬菜和茶水招待客人。“既脱形骸累,观醉不妨醒”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即使看似醉酒,其实心灵更加清醒。
最后,“试思士多才,奚啻木有瘿。苟得谢斧斤,何嫌寄幽屏”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认为他们如同树木中的瘿瘤一样独特且珍贵,只要得到适当的培养和发展,就不必担心他们的才能无法发挥。“所惜送将离,屈指江路永”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不舍,时间仿佛变得漫长。“曷以尽馀情,宵深烛犹秉”则是诗人希望用夜深时分的烛光,来寄托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聚会场景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