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惟耽饮,虞卿漫著书。
雄文莫吊屈,高士不徵徐。
酒肉朱门臭,尘埃白屋虚。
古交崇节义,时慕蔺相如。
陶令惟耽饮,虞卿漫著书。
雄文莫吊屈,高士不徵徐。
酒肉朱门臭,尘埃白屋虚。
古交崇节义,时慕蔺相如。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宋褧所作的次韵诗,题目为《次韵谢敬德司业冬至夜见念诗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陶渊明和虞卿两位历史人物为典故,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节义的推崇。
首句“陶令惟耽饮”赞扬了陶渊明的饮酒之乐,他沉浸于田园生活,不拘小节。接着,“虞卿漫著书”提到虞卿著书立说,但诗人认为他的行为并不只是为了追求名声,而是出于内心的自由和淡泊。
“雄文莫吊屈”暗示了对屈原的敬仰,但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的感慨,因为像屈原那样才华横溢的人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随后,“高士不徵徐”进一步强调了高尚之士的隐逸态度,他们不求仕途征召,保持独立的人格。
“酒肉朱门臭,尘埃白屋虚”通过对比富贵人家的奢华与贫寒之家的清贫,揭示了社会的不公,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古交崇节义,时慕蔺相如”点出诗人珍视古人的节操和道义,同时表达了对蔺相如那种以国家大义为重,能包容谦让的高尚品质的敬慕。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