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飞如织,红花巧胜裁。
春光随水去,野色向人来。
苇薄农家露,林疏古寺开。
扁舟暂跧缩,旷望指层台。
海燕飞如织,红花巧胜裁。
春光随水去,野色向人来。
苇薄农家露,林疏古寺开。
扁舟暂跧缩,旷望指层台。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傍晚的宁静与美丽。首联“海燕飞如织,红花巧胜裁”以动态的海燕飞翔与静态的红花巧妙对比,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又不失柔美的画面。接着,“春光随水去,野色向人来”两句,通过春光与野色的流动,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感,仿佛它们在与诗人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苇薄农家露,林疏古寺开”则将视线转向乡村与寺庙,薄雾笼罩下的芦苇与露珠,稀疏树林间的古寺,构成了一幅和谐而静谧的乡村图景。最后,“扁舟暂跧缩,旷望指层台”以一艘小船暂时停泊,诗人远眺层叠的高台,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向往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飞观插雕梁。
凭虚起、缥缈五云乡。
对山滴翠岚,两眉浓黛,水分双派,满眼波光。
曲栏干外,汀烟轻冉冉,莎草细茫茫。
无数钓舟,最宜烟雨,有如图画,浑似潇湘。
使君行乐处,秦筝弄哀怨,云鬓分行。
心醉一缸春色,满座疑香。
有天涯倦客,尊前回首,听彻伊川,恼损柔肠。
不似碧潭双剑,犹解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