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门阒寂倩云封,十载林泉不负公。
透海穿山凭楖栗,填沟塞壑任榛蓬。
梅依石壁留初月,竹近茅檐纳晚风。
料得庵前一线路,几人脚底订圆通。
荜门阒寂倩云封,十载林泉不负公。
透海穿山凭楖栗,填沟塞壑任榛蓬。
梅依石壁留初月,竹近茅檐纳晚风。
料得庵前一线路,几人脚底订圆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石庵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首句“荜门阒寂倩云封”以简练之笔勾勒出石庵的幽静与与世隔绝之感,仿佛这间小屋被云雾所环绕,远离尘嚣。接下来,“十载林泉不负公”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生活的坚守与热爱,十年如一日地与山林为伴,不为世俗所累。
“透海穿山凭楖栗,填沟塞壑任榛蓬”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他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力量,穿越重重障碍,无论是大海还是高山,都能克服;面对山谷的沟壑,也敢于填平,象征着隐士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同时,这里的“榛蓬”也暗喻了自然界的荒凉与挑战,但隐士却能从中找到生机与希望。
“梅依石壁留初月,竹近茅檐纳晚风”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氛围。梅花依附于石壁,月光轻洒,竹子靠近茅屋,晚风吹拂,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隐士内心的纯净与超然。
最后,“料得庵前一线路,几人脚底订圆通”表达了对隐士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与赞赏。料想庵前有一条通往内心深处的道路,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这种圆融的生活哲学。这句话既是对隐士智慧的肯定,也是对追求内心和谐与宇宙真理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庵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游云极八表,出山如有恋。
我孤望儿子,及产不相见。
我行马蹄西,儿子初生啼。
我行马蹄北,儿生已匍匐。
此日一岁成,此时邻妪盈。
空堂杂百物,嗜欲开其情。
昏来各出户,拍手嗤其父。
阿妇入闺房,抱儿心望郎。
硕德堪千载,高名重一时。
黄槐随凤诏,彩笔对彤墀。
下座人皆仰,微言世所思。
游轻驷马贵,归尽彩衣嬉。
问讼中途反,评才满月移。
不安林下席,将饱路傍饥。
当食推盘粟,妨民拔露葵。
郭生难得友,钟子信堪师。
以德应能寿,论年不及衰。
坏梁歌已矣,朝菌忽先之。
罢市乡人哭,怜芳楚老悲。
酸风朝飒沓,寒雨夏凄其。
吊客来飞鹤,闲窗怨子规。
自嗟逢世难,饮恨向天涯。
望海情何极,寻乡梦每疑。
烟尘销未得,书札到何迟。
昔者趋庭训,因之拜羽仪。
稍能酬客语,才解诵亲诗。
不以东床傲,殊深户牖知。
国忧期共奋,家难忽相随。
庑下依皋伯,舟中学范蠡。
提携无异父,期许欲过儿。
离别奄逾岁,风流渺莫追。
长歌泪如霰,何待岘山碑。
《哭外舅湛公》【明·陈恭尹】硕德堪千载,高名重一时。黄槐随凤诏,彩笔对彤墀。下座人皆仰,微言世所思。游轻驷马贵,归尽彩衣嬉。问讼中途反,评才满月移。不安林下席,将饱路傍饥。当食推盘粟,妨民拔露葵。郭生难得友,钟子信堪师。以德应能寿,论年不及衰。坏梁歌已矣,朝菌忽先之。罢市乡人哭,怜芳楚老悲。酸风朝飒沓,寒雨夏凄其。吊客来飞鹤,闲窗怨子规。自嗟逢世难,饮恨向天涯。望海情何极,寻乡梦每疑。烟尘销未得,书札到何迟。昔者趋庭训,因之拜羽仪。稍能酬客语,才解诵亲诗。不以东床傲,殊深户牖知。国忧期共奋,家难忽相随。庑下依皋伯,舟中学范蠡。提携无异父,期许欲过儿。离别奄逾岁,风流渺莫追。长歌泪如霰,何待岘山碑。
https://shici.929r.com/shici/HIVg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