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洞野十绝发老株塘·其四入中峰寺》
《次洞野十绝发老株塘·其四入中峰寺》全文
明 / 霍韬   形式: 七言绝句

登山冲碎铁山云,铁笛飞声下界闻。

十数衲衣山趾立,语言犹是羲皇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登山景象,以及与古代文明相接的僧侣形象,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的壮美。

首句“登山冲碎铁山云”,以“登山”为引子,通过“冲碎铁山云”的动态描绘,展现出登山者的勇猛和决心,同时也隐喻了攀登知识或精神高峰的艰难与挑战。这里的“铁山云”不仅指自然界的云雾,也象征着重重困难和障碍,登山者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二句“铁笛飞声下界闻”,进一步渲染了登山者所达到的高度和影响。铁笛之声,既可理解为登山者自身发出的声音,也可能是指某种超凡脱俗的音乐或信号,它穿越云层,传遍人间,象征着智慧或精神力量的传播,能够触及到更广阔的世界。这不仅表现了登山者的非凡能力,也暗示了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对周围世界的深远影响。

接下来,“十数衲衣山趾立”,描绘了一群僧侣站在山脚的形象。这里的“衲衣”指的是僧侣的传统服装,象征着他们的修行生活和对佛教教义的遵循。他们“山趾立”则表明了他们与自然的亲近,以及对山岳之神的敬畏。同时,这也暗示了他们在精神层面的坚定站立,如同山岳一般稳固。

最后一句“语言犹是羲皇民”,将僧侣们的言语与远古时代(羲皇时代)的民众相联系,表达了他们思想的深邃和与古老智慧的连接。这句话不仅赞扬了僧侣们言谈中的智慧和深度,也暗示了他们通过佛法传递的知识和道德观念,能够跨越时空,与人类历史上的先贤对话,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登山者的勇气与智慧,僧侣们的修行与精神追求,以及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霍韬

霍韬
朝代:明

霍韬(1487年-1540年),字渭先,号兀崖,南海县石头乡(现属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霍族人。霍韬平生勤奋上进,广博多学,文人学士多称他为渭崖先生。嘉靖十九年(1540年),霍韬在京暴病逝世,享年54岁。明帝追封为太师太保。谥文敏,运葬于广东省增城县境风箱冈对面山上,并在乡内建祠祀奉(祠现存),后人对他和石肯乡梁储,西樵大同乡方献夫,同称为明代南海县的“三老阁”。霍韬学博才高,著作甚多,有《诗经注解》、《象山学辨》、《程周训释》等。今有《霍文敏公全集》传世。
猜你喜欢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四○

孙陵冈上丛生草,太傅坟前没字碑。

人世百年元有限,何须功业更巍巍。

(0)

用陶己酉岁九月九日韵

壶樽湛名酒,四散会朋交。

黄菊虽未开,翠木亦已凋。

驾言彼墟矣,佳处聊登高。

山晴敛将夕,宇净豁层霄。

迨我色笑同,息尔筋力劳。

人情旱欲濡,来苏慰乾焦。

傥然随运往,冥契彭泽陶。

有花即重九,何必须今朝。

(0)

泊通明

午夜通明泊,朝来自启篷。

骤看潮带雨,还作雪随风。

酒薄愁无料,诗难老未工。

疏寮有奇士,恨不此行同。

(0)

咏月·其一

入夜金盆上,终宵玉镜悬。

气凉征戍骨,肠断别离缘。

皎洁宁伤性,虚明欲竟天。

平生看不足,兹夕更悠然。

(0)

三界·其二

风日催曛暮,江溪半浊清。

春寒归雁急,沙远落鸥惊。

有志诗书误,无家去就轻。

短篷扃不寐,高枕念平生。

(0)

游天意寺

午后钟鸣鹳鹤飞,日高岚气湿人衣。

回头但见青松树,不信城中有是非。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