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宝应初征史朝义过虢州题僧寺壁》
《宝应初征史朝义过虢州题僧寺壁》全文
唐 / 李适   形式: 排律

高僧居净域,客子恋皇宫。

试访毗耶室,旋游方丈中。

禅林吹梵响,忍草散香风。

妙说三元义,能谈不二宗。

色空双已灭,内外两缘同。

识尽无生理,乃觉出凡笼。

(0)
注释
高僧:修行高深的僧侣。
净域:清净的佛寺。
客子:旅行者或外人。
恋:依恋。
毗耶室:古代印度的一个著名佛教圣地。
旋:随即。
方丈:寺庙中的主要住处。
梵响:诵经声。
忍草:象征忍辱的植物。
香风:香气。
三元义:佛教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不二宗:指不二法门,强调事物本质的统一。
色空:佛教中的色法和空性。
已灭:消失、超越。
内外:内外世界。
两缘同:内外因果一致。
识尽:洞察一切。
生理:生存的道理。
出凡笼:超脱世俗的束缚,达到涅槃。
翻译
高僧居住在清净的佛寺,旅人依恋着繁华的皇宫。
尝试去拜访毗耶舍的殿堂,接着又游览了大雄宝殿。
禅林中传来诵经的梵音,忍草散发出香气的微风。
精妙地讲解三元的教义,能深入阐述不二法门。
色与空的观念都已消解,内外因果统一无别。
洞察一切后发现无生之理,于是感到超脱世俗的束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净洁的环境中修行,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境界的超脱。诗人通过参访毗耶室(可能指的是某种佛教禅定之所)和方丈之间的游历,展示了自己对于佛理的探究和悟性。

"高僧居净域,客子恋皇宫" 一句,设立了一位高僧与世俗间的对比,显示出两种不同生活状态。"试访毗耶室,旋游方丈中" 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探寻和在佛寺中的闲适自得。

接着,"禅林吹梵响,忍草散香风" 描述了一片清幽、宁静的环境,其中“梵”字可能特指佛教的梵音或梵天,增添了佛教色彩。"妙说三元义,能谈不二宗" 表示诗人对于佛法有深入的理解和辩论能力。

"色空双已灭,内外两缘同" 一句,则透露出作者对“色”(物质世界)与“空”(精神境界)的区分已经超越,达到了一种内外合一的境界。最后,"识尽无生理,乃觉出凡笼" 强调了诗人对于生死之谜有了彻底的理解,从而摆脱了世俗的束缚。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达观于佛的意境,是一首以禅宗思想为背景的作品,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造诣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作者介绍
李适

李适
朝代:唐

猜你喜欢

寄和赵户曹叔鸣西寺游瞩二首·其一

水香花气凤楼西,宿雨初晴御苑泥。

万柳晓含萧寺暗,五云春压汉宫低。

行经绣陌啼莺满,回望苍郊远树齐。

独念江南愁病客,竹窗斜月卧闻鸡。

(0)

卜酌

有客素情好,过我持芳尊。

秋月鉴幽赏,绪风开夕园。

殷勤申款曲,歌笑屡飞翻。

叨厕衣冠会,喜闻垄亩言。

醉来不觉晚,相送出柴门。

(0)

荆州杂诗七首·其二

霜风初应候,兰芷澹无滋。

暮心依泽渚,晓驾阻江歧。

地迥连山渺,天长绝雁迟。

苍梧望君处,挟瑟应灵妃。

(0)

正阳城楼西角二鹭巢焉

并负青云翼,来眈紫阁栖。

攀龙窥殿北,随雉卧城西。

顾影依霜洁,鸣俦侯月迷。

振雍殊可咏,聊此谢尘泥。

(0)

秋日杂诗三首·其二

凉风吹嘉树,万物遗光泽。

严气乘运流,华月归如客。

凝霜无停艳,违寒有来翮。

叹彼往化驶,感此沦岁迫。

修虑时多怀,滞念谁与释。

固穷见天道,委顺自夷怿。

齐物游恬漠,高翔出形役。

(0)

郊行即事

城南黄叶逐人飞,城上寒鸦噪晚饥。

老树荒村停落照,遥遥山寺一僧归。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