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归众山昏,天峰尚余景。
欲投石门宿,更度西南岭。
远闻云间钟,萝径入寺永。
悬灯照静室,一礼支公影。
鸟鸣涧壑空,泉响窗户冷。
对此问山僧,何如沃州境?
樵归众山昏,天峰尚余景。
欲投石门宿,更度西南岭。
远闻云间钟,萝径入寺永。
悬灯照静室,一礼支公影。
鸟鸣涧壑空,泉响窗户冷。
对此问山僧,何如沃州境?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南峰寺》描绘了一幅山行归宿的画面。首句“樵归众山昏”写傍晚时分,樵夫砍柴归来,群山笼罩在暮色之中,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天峰尚余景”暗示夕阳余晖洒在山顶,为画面增添一抹暖色。
诗人想要投宿在石门,但还得翻越西南的山岭,展现出旅程的艰辛与对未知的向往。“远闻云间钟,萝径入寺永”描绘了远处寺庙的钟声悠扬,引导他沿着长满藤蔓的小路深入,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意象。
进入寺中,诗人看到“悬灯照静室”,这灯光照亮了寂静的禅房,他不禁向支公(传说中的高僧)的塑像行礼致敬。夜晚的山涧里,鸟鸣和泉声交织,显得格外清冷,诗人借此环境感受禅意。
最后,诗人向山僧询问:“对此问山僧,何如沃州境?”表达了他对当前所在之地与沃洲(佛教名胜地)的比较,流露出对沃州般禅修胜境的向往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行的意境和诗人对超脱尘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