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借张山长韵呈方虚谷·其二》
《借张山长韵呈方虚谷·其二》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归来默坐似心斋,南北曾穿几緉鞋。

踏遍关河才思古,名知草木宦情佳。

桐江胜景归吟卷,练水寒云入壮怀。

试数时贤谁敢并,苏黄端的是同侪。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词人杨公远所作,名为《借张山长韵呈方虚谷(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归来后的心境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归来默坐似心斋”,这里表达了诗人归来后的宁静与内省,心斋指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心灵状态。

“南北曾穿几緉鞋”,这句透露出诗人曾经游历四方的丰富生活经验,以及对往事的追忆。緉鞋,在这里代表了行走和旅行。

“踏遍关河才思古,名知草木宦情佳”,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物情感上的认同。踏遍关河,意味着诗人已经历经了许多艰难险阻,而“名知”则显示出诗人对事物深刻的理解。

“桐江胜景归吟卷”,这里的“吟卷”可能指的是诗人将自己对美好风景的感受通过吟咏来记录和传承。桐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名,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笔下。

“练水寒云入壮怀”,这句则描绘了一种雄浑、壮丽的情景。练水指的是水流湍急,寒云则是秋天的冷清气象,而“壮怀”则表达了诗人胸襟广阔。

“试数时贤谁敢并”,这句中,“时贤”指的是同时代的贤者或才子,而“谁敢并”则是在问谁能与这些贤者相提并论,显示出对当下人才的挑战和期待。

最后,“苏黄端的是同侪”,这里的“苏黄”可能是指苏轼(苏东坡)和黄庭坚两位宋代文学大家,而“端正”则形容他们的文章风格。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前辈文人的景仰,同时也在寻找与之相匹配的人才。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尤其是对于历史、自然和人才的深刻认识。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忽雨·其二

依稀烟树暮鸦风,春事无端怪落红。

白发相知有谁在,卷帘闲坐雨声中。

(0)

桐江即事

每爱桐江秀,尘衿洗黛螺。

水流浑不尽,山静看偏多。

秋树连云住,渔篷载雨过。

何当无一系,钓濑老烟波。

(0)

晓渡西湖

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

青山倒影水连郭,白藕作花香满湖。

仙林寺远钟已动,灵隐塔高灯欲无。

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

(0)

纺织婆

沤麻曝絮岁功成,虫语潜催布缕征。

篱落声宏眠讵稳,草丛音切听偏倾。

连绵欲伴孤灯烱,悽恻还偕细雨鸣。

几度停车增怅结,悠悠不断似离情。

(0)

梅影

斗帐香浮月欲斜,纵横疏密遍窗纱。

恍疑姑射仙姬步,来访西湖处士家。

转盼含情仍逞态,全欺琢玉更蒸霞。

溪藤点笔留芳韵,书幌银釭不用遮。

(0)

牧牛

垄上归来跨牸行,扬鞭遥指暮云生。

明朝共把春犁去,闻道君王欲省耕。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