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
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
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送别的场景,诗人以深沉的情感描述了离别时的心境和自然环境。开篇“万里闽中去渺然”表达了远行者即将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的情景,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孤舟水上入寒烟”则描绘了一叶孤舟在清晨薄雾中渐行渐远的情形,营造出一幅秋冬时节的凄清画面。
“辕门拜首儒衣弊”中的“辕门”指的是古代车驾的前部,即现代所说的车头或马头之处。在这里,它可能是指行者即将离去的地方。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敬仰之情,用“儒衣弊”形容朋友的服饰,既表现出朋友的文雅气质,也暗示了一种淡泊名利、清贫自守的情怀。
最后两字“貌似牢之岂不怜”,通过将行者的背影比喻为囚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惆怅。这里的“貌似牢”强调了离别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岂不怜”则是诗人对朋友命运的关怀和感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传达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情感,是一首表现送别之情的佳作。
长虹落天帔,万丈截群岭。
蟠身下深谷,俯首饮古井。
居人莫之指,况复敢引领。
幡然绕空去,云雾变俄顷。
乾坤为之黑,喷雨极暴猛。
崩流汇沟澜,巨涨没四境。
民田一漂荡,多稼不可省。
此物盖虫类,闻亦具头颈。
淫沴之所生,诗传载为眚。
朝西暮东出,辄与日对影。
夫何此凶孽,得使乘时逞。
高风扫寥廓,一帚昏秽净。
煌煌太阳起,隙穴被光景。
群阴逐海内,此物应远屏。
野水冰生薄似绵,短亭梅发大于钱。
想君归到江阳日,欲话今时已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