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原当父昔贤评,豆子豆枝一本生。
续祀何难羞伯道,抚孤不易忆程婴。
成年惟愿敦诗礼,处世还期伴读耕。
祇为桑榆供晚境,请缨非敢望登瀛。
叔原当父昔贤评,豆子豆枝一本生。
续祀何难羞伯道,抚孤不易忆程婴。
成年惟愿敦诗礼,处世还期伴读耕。
祇为桑榆供晚境,请缨非敢望登瀛。
此诗《继侄感赋》由清代诗人施明德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沉的人生哲思,展现了对侄子继嗣的感慨与期望。
首联“叔原当父昔贤评,豆子豆枝一本生”,以叔原比喻侄子,将侄子比作豆子豆枝,形象地表达了侄子如同家族血脉延续的象征,承袭了先辈的智慧与品德。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诗句生动而富有寓意。
颔联“续祀何难羞伯道,抚孤不易忆程婴”,通过对比手法,赞扬了侄子继承祭祀的责任,如同伯道一般,虽困难重重却能勇往直前。同时,也表达了抚养孤儿的不易,让人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程婴,以此来强调侄子所承担的重任与精神的可贵。
颈联“成年惟愿敦诗礼,处世还期伴读耕”,表达了对侄子成年后希望他能够致力于学习诗书礼仪,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成就,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道德规范。同时,期待侄子能够在耕读之间找到平衡,既追求学问,也不忘农事,体现了对侄子全面发展的期望。
尾联“祇为桑榆供晚境,请缨非敢望登瀛”,表达了对侄子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侄子能够成为家族的支柱,在晚年时能够有所依靠。同时,“请缨”一词出自《汉书》,原指请求出征,这里借以表达对侄子未来事业的期许,并非奢望其达到极高的境界,而是希望侄子能够脚踏实地,为家族和自己创造一个安稳的晚年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侄子的期望与祝福,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与对后辈成长的关切,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君不见,鲲鹏变化几千里,顷刻抟风任迁徙。
朝游溟渤夕天池,大人豹变亦如此。
毗舍耶外婆娑洋,指南针指向南航。
大地旧闻称富媪,新洲今已号仙乡。
土壤膏腴民力裕,犹认郑和栖泊处。
舳舻远接太平洋,物产近凌西印度。
百年政教属西欧,眼见东邻势力侔。
不特蛮酋齐屈膝,行看骄子亦低头。
廿纪移民新政策,共道南进尤宜北。
已敷文教暨南邦,又树声威震南国。
况闻启土辟山河,大半闽峤越隽多。
此去同文更同种,信知地利兼人和。
我歌南风送君去,一篇权作南征赋。
他时返棹得南琛,翠羽明珠不知数。
华州附太华,不辨太华山。
同州三百里,顾得见孱颜。
高人在山中,山人了不关。
姓氏驰远方,远客争来攀。
千里不见睫,与此同一般。
我过铜陵矶,莫认青阳甸。
远远无为军,反及九华面。
云际有芙蓉,九朵莲花瓣。
江神与醯鸡,狡狯宁目眩。
一叶障太山,何况渺兹县。
江水去悠悠,两岸即池州。
华山不可望,更望九华楼。
凉风捲地吹秋来,秋之为气何清哉。
紫箫露华浴万宇,暑神欲驻难裴回。
今年舍我去者二百二十有五日,今日之后谁使来日来相催。
琥珀满卮,发越清奇。
万物脆而易化,五官灵而多知。
一世之间几千万人,一人之心几千万变,碎裂神气纷云为。
液槁矣而告惫,气翻然而相辞。
适之变化,不知其谁。气母一丸,空虚跳跃。
金浮木沉,老怪消铄。我之变化,亦不知谁。
苍苍茫茫万万古,玄瞳烱歘夜不瞽。
醉中唤秋与秋语,秋辞凄脆咽不吐。
忽欲骑鲸汗漫游,海藏飞出白玉鼓。